秒书屋 - 历史小说 - 宝扇记在线阅读 - 第244页

第244页

    他出身寻常,一路能做到鸿胪寺少卿,多少是有几分真本事,李善也不跟他废话,直接问道,“这来的几个泰西人当真是泰西国派来的使臣?”

    钱桑身子又是一抖,他‘噗通’一声跪在地上,冷汗涔涔的说道,“请殿下恕罪。”

    李善不轻不重的屈指叩着书案,不怒自威,他道,“这里面有甚么隐情,还不速速说来。”

    显然李善早已知情,钱桑哪里还敢欺瞒,便一五一十细道出其中的原委。

    原来,这几个人是从泰西而来的商人,冒充泰西使臣进到大邺国,这几个人刚刚抵京,就被钱桑识破身份,不过钱桑并没有将他们驱赶出京,反而向摄政王递请了几道折子,要为他们引荐这些泰西人,可惜摄政王没有召见他,那钱桑不肯死心,又向圣后皇太后谢宝扇递请折子。

    李善沉声说道,“钱大人,你伙同这些泰西人欺上瞒下,知道自己是甚么罪名吗?”

    钱桑眼前一阵发黑,他一腔为国为民之心,不惜把身家性命都压上了,难不成老天爷真要绝他?

    李善不语,钱桑怔了一会子,将心一横,索性大着胆子说道,“殿下,请听下官一言。”

    李善俯视跪在地上的人,说道,“起来回话。”

    钱桑站起身,他抬头看了李善一眼,心里细细斟酌,眼见李善眉头皱眉,连忙开口,说道,“殿下,下官是广州人。”

    李善不耐烦的敲着桌面,“说重点。”

    钱桑不敢再酝酿,他道,“从前朝开始,广州就是天然的贸易港口,下官年少时,就曾听先人说起那时的广州府何等繁华,港口贸易往来不绝,泰西人,波斯人,暹罗人,港口随处可见来自异域的商人,后来海禁,渐渐就看不到这些人。”

    没有人来做生意,昔日的港口渐渐没落,但海禁阻挡不了人们追求利益,即便朝廷海禁,亦有数不清的人前赴后继出海淘金,只是没有国家做后盾,自然就意味着更大的风险,试问他们这些生长在沿海的人,谁家没几个偷偷出海后又下落不明的亲朋好友呢。

    李善脸色一冷,问道,“你可知为何海禁?”

    “知道。”钱桑语气凝重,他道,“天启二年,千余倭国浪人潜入福建沿海渔村,将周围渔村的百姓屠杀殆尽,烧杀抢掠后即逃回海上,此次共计造成三千余百姓伤亡,自此朝廷开始海禁。”

    说完这些话,他脸色一正,看着李善说道,“不过,下官以为海禁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几年浙闽一带沿海百姓,依然时时受到倭人侵扰,可见海禁的作用不大,咱们应该大力发展海防,但凡有倭人胆敢犯我天朝,必要让他有来无回,方不负我大邺国威名。”

    李善本就是行伍出身,最看重边防战事,只是朝延一向将军事重心放在西北,自禁海以来,海防军的预算逐年减少,这些年倭国浪人侵扰沿海百姓,抢杀掠夺后就逃回海上,待到要追,倭人已不见踪影。

    李善看着钱桑,他道,“这些泰西人是怎么回事?”

    这些时日,钱桑早已将泰西人的底细摸清,他道,“泰西人也分不同的国家,这伙人是常年盘距在台湾的弗朗基人,似乎在海上和另一伙儿鬼佬争地盘打输了,便冒充使臣进京,想要和朝廷商谈贸易往来。”

    这么一伙红毛人,走到哪里都扎眼,没有福建总督给的文书,他们根本无法进京,李善问道,“福建总督是如何放他们上岸的?”

    钱桑觑了李善一眼,这却又是另外一桩故事。

    原来,福建总督已经几年没有回京述职,今年万寿节,各地朝廷命官均有贺礼送上京,福建总督一心想要出采,恰巧来了那几个泰西骗子,带着新奇别致的礼物,又说了一堆花言巧语,他不加甄别就派人送他们上京。

    李善眯眼听着,钱桑不时看他几眼,讲到最后,他心里涌现出一丝希望,说道,“殿下,咱们不能放那几个泰西人走。”

    “此话怎讲?”

    钱桑想起老家那些讨海为生的乡亲,他眼眶略微有些湿润,说道,“殿下,我国早已有火铳,只因无人看重,没人拿它当回事,反倒叫泰西人学了去,且他们制作火铳的技法日益精良,现如今泰西人乘着坚船利炮远渡重洋,在海外各国圈地进行商贸,他日若是泰西人的技法逾加精进,咱们的刀枪是否能挡得住他们的火炮?”

    李善久久不语,钱桑看到李善面无表情,猜不出他是何想法,这短短的片刻,他的一颗心仿若像是在油锅里翻滚,令他备受煎熬。

    过了许久,只见李善说道,“你告诉那几个泰西人,本王要见他们。”

    钱桑先是呆住,随后如蒙大赦,他点头不跌,“下官领旨。”

    第138章 摄政王在怀王府设宴召……

    摄政王在怀王府设宴召待了鸿胪寺的各国使臣, 连带那几个泰西商人,他和钱桑没有点破这些人的身份,泰西人自以为瞒天过海, 骗过了大邺朝的摄政王,心里很是得意,已经开始畅想如何带着大批的黄金珠宝风光回国。

    这日,朝会结束,谢宝扇留下兵部尚书,户部尚书,工部尚书三人。

    这几人等在宣政殿外,彼此想从对方口中套话, 最先开口的是户部尚书吴谦,他笑着问道, “诸位,你们说摄政王单独宣召我等, 莫非是有甚么要紧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