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书屋 - 历史小说 - 青云路(科举)在线阅读 - 青云路(科举) 第53节

青云路(科举) 第53节

    说到这儿又顿了顿,神色纠结:“但珏哥儿还要读书,我又怕他太刻苦,不注意身体。”

    周如玉闻言便笑道:“相公,珏哥儿还是个孩子呢,即便再自律,也还是有孩子的天性,再说了,还有小妹和爹娘在一边盯着呢,断不会让他吃苦。”

    听到这里,沈伯文想了想也有道理,许是自己担心得有些过了,便点了点头。

    而此时正被他们惦记的家人,正沉浸在巨大的惊喜当中。

    原来是喜报已经先一步快马加鞭地送到了长源县。

    沈老爷子才刚跟自家老二一道从地里回来,还没进村口呢,就听见里头吹吹唱唱的,热闹极了,不由得看了看沈仲康,疑惑地问他:“今个儿有人家娶媳妇儿?”

    “没听说啊?”

    沈仲康也听见了村里的动静,不明所以地探头看了看,比自家老爷子更疑惑。

    正当父子俩一边疑惑一边往村里走的时候,老树底下坐着闲聊的几个人眼尖,瞧见沈老爷子,立马站起来高声道:“沈老爷子!您家老大中进士了!”

    沈老爷子闻言浑身一震,手中的农具直接脱手掉到了地上,他下意识停住了步子,心里头紧张极了,像有一根被绷紧了的弦,又想相信,又怕自己听错了。

    他不由自主地往那人的方向走了几步,手和声音都颤抖着:“二柱子,你刚说甚么?”

    二柱子此时心里是又羡慕又嫉妒,沈家这次可是要出一个官老爷了!酸溜溜的同时又有些身为同村人与有荣焉的高兴,心情简直是复杂极了,闻言就走到老爷子跟前,又说了一遍:“沈老爷子恭喜啊,您家的老大,考中进士了!”

    说完这句又补充道:“前头那吹吹打打的,就是衙门派来报喜的,这会儿应当都快走到您家门口了。”

    这话一出,往常性子沉稳的沈仲康都不免心头一阵狂喜,面露喜色,立马弯腰捡起老爷子掉在地上的农具,忙道:“爹,咱们赶紧回去吧!”

    沈老爷子点点头,神情还有些怔怔,“走,咱们回去。”

    跟二柱子道了谢,沈老爷子跟沈仲康就埋头往自家方向赶。

    待到他们终于走到自己门口时,就发现门口已经挤满了人,还好有眼尖的瞧见他俩了,忙喊了起来:“沈老爷子回来了!沈老爷子回来了!”

    “哪儿呢哪儿呢?”

    “老爷子快来!差爷等着给您报喜呢!”

    再加上沈仲康身板儿结实,在前头开路,这才让老爷子好不容易穿过人群,走到了报喜人跟前。

    不等沈老爷子张口,报喜人便咧着嘴笑了,主动将喜报又报了一遍:“恭喜您啊老爷子,您家的沈老爷,高中进士一甲第二名!也就是天子钦定的榜眼!”

    沈老爷子听清楚了,这次没有再问一遍,欲言又止,待到将要开口时,已是老泪纵横。

    “好……真好啊……”

    正说着,旁边的沈家三叔公也挤了过来,这麻利的劲儿,压根看不出已经高龄了,兴冲冲地问:“这下总该办流水席了吧!”

    沈老爷子笑中带泪,大手一挥:“办办办!等我家老大回来就办!”

    乡亲们也是一片欢呼。

    来报喜的也道:“这大喜事,是该好好办上一场,到时候县太爷也会亲来道贺,顺道与沈榜眼商量一番关于立进士碑的事宜,哦对了,这立碑的银子啊,朝廷负责出!”

    第五十九章

    村里人办事的速度很快, 尤其是大家伙儿齐心协力为了一件事努力的时候。

    邵哲回家不用进城门,于是师兄俩在城门外便分开了。

    于是等到沈伯文告别了师兄,带着妻子与堂弟终于踏上长源县的地界的时候, 村里都已经把流水席该筹备的都筹备好了,就等着正主回家了。

    自家人更是心急,见不得自家男人每天都心不在焉的模样, 赵氏干脆专门雇了个认识沈伯文的少年,这几天什么事儿都不用干, 就在县城的城门口蹲着,要是看见他们回来了,就赶紧来报信, 到时候再多给他几个铜板。

    这不,为了这事儿,少年每天都兢兢业业地在城门处的街边守着。

    这日,他正原本正百无聊赖地蹲在路边,嘴里叼着根草,刚一抬头, 就瞧见一张熟悉的脸, 下意识将沈伯文的脸转换成了几个铜板, 也不顾上打招呼,转身就往沈家食肆的方向跑去。

    看得沈伯文满头雾水, 还当自己是什么洪水猛兽,怎么这小子看到自己就撒丫子跑?

    少年脚程快,他们还没走几步路, 他就已经跑到食肆中了, 弯腰撑着膝盖, 气喘吁吁的:“掌柜的, 你们家沈老爷回来了,刚进城门……”

    赵氏闻言,立马急匆匆地从柜台后头走出来,满脸喜意,提高了声音问他:“真的?”

    “真的,我看的真真的!”少年立马道。

    “行行行。”赵氏一听,拿出几个铜板塞到他手里,问他:“还跑得动吗?”

    听这意思是还有活儿,还能拿钱,少年立马直起腰,斩钉截铁地说:“当然了!”

    “行,那你再跑一趟桃花村,把这个消息告诉我们家老爷子,哦对了,知道沈家在哪儿吧?”

    “掌柜的放心,小子知道。”

    赵氏满意地点点头,“行,知道就去吧,路上别耽误啊。”

    少年话都顾不上说,摆了摆手就跑了。

    “这小子。”赵氏笑骂一声,然后高声招呼店里雇的小伙计丽嘉:“别忙活了,去把店门关了,早点儿回家去。”

    现在不是饭点,店里也没有客人,正好不影响关门。

    伙计是知道东家的大哥考中了进士的,县里最近几天流传最广的就是这件事儿了,但凡碰上个人,都要问问,知不知道咱们县里这次出了两个进士老爷?要是没听说过,就要被人家拉到一旁好好说道说道了。

    这可是咱们县里这些年来最值得夸耀的事儿了,你怎么能不知道呢?

    所以他闻言就嘿嘿地笑:“进士老爷回来啦,大喜呀掌柜的!”

    赵氏此时心情好,不同他计较,摆了摆手道:“是啊,到时候来村里吃席啊。”

    “一定一定!”

    嘴里说着话,也没耽误伙计麻溜儿地干活,关门的时候,隔壁有人问,“怎么今儿这么早就关门了?”

    伙计面带嘚瑟地道:“东家进士老爷回乡啦!”

    隔壁人一听就明白了,“那是该早点儿回去。”

    说完就缩回了头,心里又是羡慕又是酸,心道自家家里也多少赚了点银子,要不回头跟家里的商量一下,也送小孙孙去私塾念书?

    万一将来也像沈家和邵家的儿子一样考中进士了,那不就光宗耀祖了?自己也能得意一番。

    隔壁老板想的什么,赵氏是一概不知,她让伙计关了店门,又回了后宅,麻利地收拾好了马车,还有回家要带的东西,然后就打开后宅的门,等着大哥大嫂上门了。

    先前走的时候就已经说好了,到了县城先到店里来,正好坐马车回去。

    因而等到沈伯文敲开门,看到的就是已经整装待发的二弟妹和她旁边的马车,不由得语塞。

    还是周如玉主动上前同她打招呼:“二弟妹,许久不见。”

    看着眼前这个明明穿着也没怎么变,但总觉得气质看上去不一样了的大嫂,赵氏居然还有点儿不太敢认,分明样貌跟以前也没什么区别啊,怎么就看上去不一样了呢?

    好像是比从前更大方了点儿?

    赵氏也想不明白,干脆不想了,脸上挂了笑,也开口道:“大哥大嫂来了啊,还有四堂弟,那咱们这就回去吧,老爷子和老太太还在家里等着呢。”

    “那好,那便麻烦二弟妹了。”

    沈伯文颔首,客气地道。

    “大哥也太客气了。”

    坐了好几天的船,沈杜只觉得身上都要被摇散架了,见状便自告奋勇地要负责赶车。

    沈伯文自己赶车的技术不怎么样,只能说勉强会,自然是比不上人家赶车的老手,便从善如流地答应了。

    周如玉和赵氏进了马车里头,沈伯文陪着沈杜坐在外头,马车的车轮在青石板路上转动起来,一行人说着话,就往桃花村的方向赶去。

    ……

    县衙里,长源县的黄知县也通过城门口的手下,收到了本县新科进士回来的消息,不由得叫来了自己的师爷,皱着眉问道:“依你看,本官什么时候去拜访他们合适?”

    师爷捋了一把胡子,沉思了片刻,才斟酌着道:“大人,若是论资历,您比他们二人更深厚,但您是举人出身,那二位却是进士及第,一个是二甲进士,另一个更是陛下钦定的榜眼,还被点了正七品的翰林院编修……”

    听到这儿,黄知县懂了,虽然都是七品,可一个是年近四十,小地方的芝麻县令,另一个是年纪轻轻,前途无量的清贵翰林官,这里头的差距,是个读书人都明白。

    于是便点了点头:“行,那边去准备吧,先给沈家那边递个帖子,本官回头亲自上门拜访。”

    “小的明白。”

    师爷闻言便躬身应下。

    师爷出去之后,黄知县心里真是百感交集,同是读书人,怎么自己寒窗苦读这么多年,也只是个举人,人家年纪轻轻,便考中了进士,心酸之中又透着几分羡慕嫉妒,可随即又想到自己管辖的县里出了两个进士,对自己来说又是难得的政绩,说不定下次升官有望,又顿时喜从中来。

    ……

    另一边,去桃花村报信的少年虽然脚程快,但是更机灵,心思一动,仗着嘴甜,蹭上了人家回桃花村的驴车,总算是赶在沈伯文他们前面到了沈家。

    因而沈伯文他们还没进村子,就先看见了结伴等在村口的沈家众人。

    为首的便是沈老爷子,眼中尽是欣慰与激动。

    沈杜勒停了马车,沈伯文立马跳下车,三步并做两步走到沈老爷子跟前,看着虽然只是数月未见,面容却明显苍老了几分的爹娘,心中酸涩极了,眼眶微红,想说什么,嗓子却像是被什么堵住了一般。

    干脆一撩袍角,双膝下跪,给沈老爷子与沈老太太行了个大礼。

    “爹,娘,不孝儿,回来了!”

    沈老爷子双手颤抖着上前,将长子扶起,父子俩视线相对,老爷子心中又是动容,又是骄傲。

    这是自己的儿子,他们沈家养出来的儿子!

    能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的好儿子!

    从送长子去读书开始,他就没少听过那些闲言碎语,没少被人在背后说他傻,说他异想天开,成天净做白日梦,说什么他们这种泥腿子出身的庄户人家,能识得几个字就够了,就算再往上,顶天了也就是个童生,难道还指望家里能出个官老爷?

    有这功夫,还不如多种两亩地,给家里的孩子攒点钱娶个媳妇儿呢。

    后来长子一路过关斩将,过了县试,府试,院试,顺顺利利地考上了秀才,那些闲言碎语才渐渐地少了。

    可当儿子乡试落榜,那些见不得人好的碎嘴子们就又开始了,说什么沈家老大也就到这儿了,能考上秀才都是祖坟冒青烟了,这不乡试就落榜了?还当他多有本事,多会读书呢……

    沈老爷子从来不放在心上。

    因为他明白,就算长子这辈子都只是个秀才,也比那些只会说人小话的村口闲汉们强出十万八千里去,读书能明理,单凭这一点,他就不后悔,把子孙们教好了,比什么都要紧!

    不过他不放在心上,不代表老太太听得了这些,每次听到,都把她气个够呛,纠结了一票邻居婶子们,气势汹汹地冲过去,就站在那家说闲话的人家门口骂,骂的他不敢出来,来回次数多了,那些闲汉们再也不敢说的让正主听见了,只敢偷偷在没人的地方议论。

    如今,长子考中了进士,甚至能留在京都当官儿,沈老太太每天都是扬眉吐气的,任谁见了都要夸一句,您家里养了个有出息的儿子啊,老太太就爱听这些话,整日里都是乐呵呵的。

    如今,谁还敢说他们家的闲话?

    这件事儿,让老爷子近来几日连做梦都会笑醒,日日夜夜盼着长子回乡,亲人得以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