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房契是谁给的
今日的邵府不似往日那般冷清,府中欢声笑语,特别是老夫人,握住夏玄亦的手,半天不肯松开。 “玄亦啊,祖母可是好久不曾见过你了。”老夫人慈爱的看着夏玄亦,“上次见你,还是你同你爹一起来京城,可没呆几天就走了。这次来京城,你可得多住些时日。我让下人打扫屋子,你就住在我们邵府可好?” “祖母见谅!”夏玄亦满是歉意,“母亲去世后,孙儿一直在乡下养病,病好后又跟着父亲打理家族产业,实在脱不开身来京城。此次来京,父亲已经提前打点好行程,也专程置办了府邸,就不住在府上了,还请祖母体谅。” “又是为了你们夏府的那点生意?”老夫人愠怒道:“当年你母亲之所以没救回来,都怨你爹,他若是陪在你母亲身边,她又怎会送了命?” “我母亲她……”夏玄亦出生后不久,他母亲就遭了不幸。所以,他从未见过他母亲的 模样。如今再听老夫人提起,心头难免失落。若不是为了生下他,母亲兴许还在人世。 “算了,过去的事不提也罢。”老夫人看出夏玄亦有些自责,赶紧打住话头。 “你年纪也不小了,有没看上哪家的姑娘?你爹可真是,你早过了婚配的年纪,他怎么还不急。” “是孙儿不愿罢了。”夏玄亦想到陵挽月,嘴角一弯,“不过有个姑娘,兴许能带来让祖母瞧一瞧。” “好!好!好!”老夫人拍着夏玄亦的手背,“是该带来让我这老太婆看看了,也不知是哪家的姑娘这么好福气,能入了我家玄亦的眼。” 夏玄亦想了想,道:“她是回春堂的大夫,妙手回春,救了不少百姓。” “大夫好,大夫好啊!医者仁心,是个心地善良的好姑娘。”老夫人笑得合不拢嘴,“那姑娘有跟你一起来京城吗?” 夏玄亦点头,“来了!” 老夫人恨不得立马就能见上夏玄亦说的那个姑娘,颇有些责怪的说道:“怎么今天不让她跟来?” “昨天才到京城,想让她多歇息一阵。” “对对对,你说得对,是该好生歇息。”老夫人像是想到了什么,赶紧起身去一旁的柜子里找了个盒子出来。 “这些都是祖母压箱底的宝贝,你母亲当年嫁去安城时,我从里面选了一些给她。你看看,你给那姑娘选一件,就当是祖母的见面礼了。” 夏玄亦赶紧推辞,“祖母不可,她的礼,由孙儿来备就成。” “那不一样。”老夫人打开盒子,小心翼翼的挑拣着。 “若你母亲在倒罢了,我也不用费这个心。你母亲不在,我自是要帮你母亲分担这个责任。诶,你看这件怎么样?当年你母亲出阁的时候就想要这件,祖母可没舍得给,现在送给孙媳妇正合适。” “全听祖母安排!”夏玄亦接过老夫人手里的玉簪,想到陵挽月从来不戴这些东西,等今天回去,是不是该给她找个丫鬟伺候着了? “不如现在就派人去把她接过来?”老夫人显然已经迫不及待了。 “祖母您放心,孙儿过两日就带她来看您。”夏玄亦没忘记此行的正事,“今天来找祖母,是有一件事想请教您。” “你娘的事?” 夏玄亦点头,“算是。” 老夫人端正身子,“你说。” 夏玄亦拿出陵宅的房契,“我母亲嫁去安城时,陪嫁了六里村的这处宅子。但据我所知,邵氏一直居于京城,在安城也无产业,可为什么会有这处宅子?” 老夫人接过房契,只看了一眼便什么都明白了。 “你娘出阁前,去寺庙上香回来时救了个人,这房契,是那人为了报答救命之恩送给你娘的。那宅子正好在安城,索性就算作了陪嫁。” 救人?会有这么巧的事? “你娘向来心善,最恨那些欺凌老弱的人。若非你娘搭救,只怕那人真的就命丧黄泉了。”老夫人似乎还能回想起当时的情景。 “祖母您可还记得我娘所救之人的模样?”既然房契是那人给的,说不定能从他身上到线索。 “记得!当然记得!”老夫人仔细回忆道:“他实在太特别了,不光是我,府中见过他的人应该都还记得。他满头白发,连胡子都是白的。不过他的眼睛很有神,一看就不是简单人物。最让人记忆深刻的,是他的眉心中间有一颗黑色的痣,像是能发光。” 夏玄亦愣住。 “仔细算算,已经二十多年了,他只怕早就死了。”老夫人越说情绪就越低落,“人呐,这一生不知到底是在为了什么活着。权力,财富,都只是过往云烟,可偏偏有不少人趋之若鹜,甚至为此送命。” “你们夏氏的财富已经够多了,你得让你爹适时收手。银子这个东西,并不是越多就越好,得有命消受。” “祖母说的是。”夏玄亦点头,“孙儿一定转告父亲。” “他呀,上次来京城都不肯来见我这个老太婆,只让人送了些没用的身外之物。我都这把年纪了,还要那些身外之物有什么用?”老夫人眼眶微红,“你娘走了这么多年了,他还是不明白,以为那些银子能买到所有东西。可那么冰凉的东西,又能买来什么暖心之物?” 夏玄亦不语,还沉浸在老夫人方才说的那个白发人的思绪里。 他怎么也没想到,当初将房契交给他母亲的,竟然会是他? 这一切,难道是个局? 并且在二十年前,这个局就已经开始了? 不!或许比二十年更早。 所以,现在发生的这些事,都是冲着他来的? “对了。”老夫人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你娘救的那个人,还留下了一件东西。你既然有兴趣,我拿给你看看。” 夏玄亦回过神来,“有劳祖母!” “你这孩子,跟祖母还这么客气。”老夫人起身,朝夏玄亦招了招手,“你跟我来,那东西不在这里,在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