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书屋 - 历史小说 - [清穿同人]大清第一太子在线阅读 - 第240页

第240页

    太皇太后点头:“而我所做的一切都是按照皇上的意思而行。他特意传话让我入乾清宫,便是防着他若有万一,我能稳定大局,扶你上位。这些举措全在此项之类。这点微末细节,皇上不会知道,便是知道,也不会疑心我是故意。”

    胤礽站起来,郑重跪下:“是保成让乌库mama费心了。其实乌库mama不必如此,大哥跟惠妃的心思我一直都明白。也知道自打纳兰大人海外回京,立有大功后,大哥野心就更大了。但我不在乎。”

    太皇太后看向他:“我大概能够猜到你一直听之任之的想法,可是保成,你要明白,养寇自重,必成隐患。”

    胤礽一顿。

    太皇太后继续道:“你也看到了,你汗阿玛就算平日里看着身体康健,也难保有一日病痛袭身。他这回可能晕倒,焉知以后不会?”

    胤礽脸色大变,心头一紧。想到此次康熙的情形,五内俱颤。

    太皇太后提醒了他一点。他纵容胤禔坐大,是建立在他以为康熙能够超长待机的前提下。有康熙统领朝纲,胤禔跳得再高也没用。

    但如果康熙没有如他以为的那样活到六十九呢?如果他中途……

    胤礽身子一晃。这回康熙会晕倒,一是因为他自己脑补过多,二是不是也意味着其实康熙的身体并没有他想得那么好?

    如果真出现万一,他到底不是康熙。即便胤礽自认为胸襟气度不输康熙,创造能力更是强过诸人,却不得不承认一点,在政治权谋之上,康熙这块老姜比他要辣得多。

    若是康熙与太皇太后都不在,凭他个人手段,恐怕真会与已经“坐大”的胤禔有一场争斗。就算赢了,胤禔一党也是莫大祸患。大清更会因此内耗。

    见他神色几度变幻,最后转为坚定,太皇太后笑着问:“想通了?”

    “是,想通了。多谢乌库mama提点。”

    “想通了就起来吧。陪我坐坐,咱们一起等。”

    等什么,胤礽没有问,因为他心里清楚。

    差不多午膳的时候,方雪青前来禀报:“皇上传了明珠大人与余国柱大人进宫,痛斥二人结党营私,罢黜了二人所有职务。”

    太皇太后略点了点头,“知道了,下去吧!”

    胤礽神色闪了闪,明珠啊明珠,去岁刚封爵,才风光不到一年,就这么下线了?

    胤礽嘴角微勾,这大约就是在御书房时,康熙承诺的绝不让他吃亏吧。两位一品大员因他罢官免职,嗯,这结果似乎还行?

    胤礽本来还挺满意的,不料太皇太后轻声道:“此局算是成功一半了。”

    胤礽:???

    非是疑惑另一半是什么,而是疑惑,乌库mama呀,您是真敢想!您老人家会不会把要求定的太高了点?

    “你回去吧。接下来的事,用不着你了。回你的毓庆宫,该做什么就做什么!”

    胤礽:……行吧!

    第72章

    康熙处理完事务,仍是来了慈宁宫一趟。

    太皇太后瞥了他一眼:“呦,这是不放心你宝贝儿子呢,怕我为难他?你宝贝儿子已经走了。”

    “玛嬷说哪里话,朕就是来给玛嬷请个安,绝没有别的意思。”

    太皇太后呵呵两声,压根不信。她坐在一边,看着苏麻喇姑领着几个宫女清点东西。

    康熙有些奇怪:“玛嬷这是在做什么?”

    “今儿想找一块缎子,让苏茉儿去库房寻,找了许久没瞧见,倒是发现里头好些料子放太久,发了霉。我瞅着库房东西太多,也该清理清理。这不,反正左右无事,就让她们规整一下。”

    太皇太后伸手拿过一个匣子,打开一看,发现里头是根马鞭,与寻常的马鞭不同,鞭子里镶嵌了金线,手柄还坠着宝石。

    苏麻喇姑笑道:“奴婢记得这是主子十岁那年得了一匹上等骏马,甚是欢喜,忠亲王命人为主子做的,说是配主子的马最好。”

    忠亲王说的是太皇太后的生父,宰桑布和。

    太皇太后忆起往昔,笑着摇头:“华而不实。”

    苏麻喇姑打趣:“主子这会儿说华而不实,当年可喜欢着呢!”

    太皇太后瞪了她一眼,将匣子合上:“我如今是用不着了,送给保成吧。我记得当年阿玛除给了我这根马鞭,生辰的时候还寻了块暖玉,可还在吗?”

    苏麻喇姑点头:“奴婢记得是在的,册子上也有登记。”

    “一块找出来给保成吧。”

    “是!主子前头去吧,这里乱,有奴婢盯着呢,您放心。”

    康熙忙扶着太皇太后去了前厅,边走边说:“玛嬷不是生保成的气吗?这会儿倒是见到个好东西都想着保成,可见您还是疼他的。”

    太皇太后失笑:“气是真的气。可到底是嫡亲的子孙,便是生气又能气多久?孩子嘛,总会犯错,打过骂过罚过,改了就好。我们做长辈的难道还能往心里去,就此厌了他,不喜他了?哪有这样的。”

    康熙点头:“玛嬷说的是。”

    太皇太后斜了他一眼:“若说胤礽行事任性有错,难道我们便没错吗?这些年是谁惯得他!没道理将他养成了这般性子,如今他闯出祸来,却把罪过全推他自己头上的。”

    康熙只能低头道:“是!都是孙儿惯得他。子不教,父之过,孙儿也有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