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书屋 - 历史小说 - 逍遥章在线阅读 - 逍遥章 第324节

逍遥章 第324节

    杨氏一家都很感激赵孟瑜,认为他是个有情有义的人,赵孟瑜死后,杨氏还在家里偷偷设了灵位拜祭。

    沈逍补充道:“杨氏还说了一件事,那就是无论是给赵孟瑜做衣裳鞋袜,还是置办笔墨纸砚,顾氏都是让人准备一模一样的两份,可是最后却又把另一份收走,杨氏觉得奇怪,为此还曾问过顾氏身边的嬷嬷。杨氏还说,离开隆安王府之后,她想过很多,后来便想起了这件事,她觉得顾氏之所以会让内务府同意把她送回来,主要原因就是这件事,她不该多嘴,向那嬷嬷打听。她算过日子,就在她向嬷嬷问起这件事之后的第三天,内务府便来人,通知她回房。”

    华静瑶冷哼一声:“看来我猜得没错,不,即使有错也不会错得太离谱。”

    沈逍不明白,问道:“瑶瑶,你猜到什么?”

    华静瑶的脸上浮现出笑意,她笑盈盈地说道;“我呀,我猜要么赵孟瑜不是顾氏亲生的,要么顾氏当时生下的孩子,不止赵孟瑜一个。”

    次日清晨,华静瑶还没有起床,沈逍就来了。

    她梳妆打扮好过去的时候,沈逍正在吃早饭,饭菜是尤嬷嬷让人送过来的,并且让他不用去给长公主请安了。

    闻言,华静瑶笑道:“我娘还没起呢。”

    沈逍望着面前明珠朝露一般的少女,心底涌起一股柔情。

    “以后我们成了亲,你想睡到什么时候就睡到什么时候。”

    华静瑶没想到沈逍憋了半天就来了这么一句,她家木炭头素来人狠话不多,听他说话,三分靠听,七分靠想,想像的想。

    比如现在,沈逍听说这个时辰了,昭阳长公主还在睡觉,他立刻便想到,以后要让华静瑶也能过上这样想睡就睡的生活。

    华静瑶还挺喜欢活逍这种表达方式的,这世上,能说会道的油腻老腊rou不计其数,可是惜字如金的漂亮小鲜rou,却是凤毛鳞角。

    多幸运,最好看最优秀的那个,归她了。

    如果不是担心拉低沈逍的颜值,华静瑶恨不能在沈逍脑门上盖上印章,定陶所有!

    沈逍一抬头,就迎上华静瑶火辣辣的目光,他的俊脸一下子就红了,下意识地看了看身上的衣裳,衣裳扣的严严实实,可为何他有一种被扒光了的感觉呢?

    两人甜甜蜜蜜用完早膳,沈逍这才说明来意。

    “说来奇怪,顾氏生赵孟瑜时,用的不是执牌的稳婆,而是住在东华胡同附近的一名姓董的稳婆。那个时候,京城里最有名的稳婆全部出自孙家,宗室和皇亲国戚用的是执牌稳婆,其他大户人家则是请孙家稳婆。那位姓董的稳婆名不见经传,隆安王府却请她为世子接生。”

    所谓执牌稳婆,是指拿了宫牌的稳婆,这些人又被称为“老娘”,专门为后宫嫔妃和宗室皇亲的女眷接生,平时她们便是住在宫里,除了接生以外,皇帝选秀时,给秀女验身的,也是她们。

    执牌稳婆是世袭的,大周朝的执牌稳婆全部出自莫氏和鲁氏,传媳传女都行,但是绝不会传给家族以外之人,即使是养女或契女都不行。

    之所以会有这种要求,是因为执牌稳婆们掌握着太多贵人们的隐私,比如皇帝身上的胎记,比如皇后娘娘肚皮上的花纹,执牌稳婆数量稀少,十几二十年才能培养出一个,不能像韭菜割了再割,总不能接生一位皇子就杀掉一名稳婆,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她们代代相传。

    赵孟瑜出生的时候,隆安王府虽然已被降爵,但是却仍然还是王府,是宗室,赵孟瑜是赵白安的第一个孩子,也是隆安王府那一代的长子,他出生时,宫里必然会提前派稳婆过来。

    可是把赵孟瑜接生到这个世界上的,既不是宫里派来的执牌稳婆,又不是大户人家爱用的孙家稳婆,却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董婆子。

    “我又去查了那位姓董的稳婆,却发现她在赵孟瑜出生后的第四天,就举家搬离了京城。”

    华静瑶一怔:“第四天?那就是洗三刚过,她从隆安王府回到家里就走了。”

    依照大周朝的民间规矩,初生儿的洗三礼都由稳婆全程参与,洗三礼上宾客们给的喜金喜礼,全部归稳婆所有。

    因此,除了小门小户没有地方住以外,但凡是大户人家,生下孩子之后,稳婆都会留在府上至少三日。

    一来是为了洗三礼,二来则是新生儿死亡的情况很多,稳婆有经验,让她们在府里多留几天更稳妥。

    所以,华静瑶才会推测董婆子是从隆安王府回来之后就举家搬走的。

    “这件事虽然事隔二三十年,但是董婆子以前的街坊都还在。根据他们所说,董婆子和她丈夫不是京城本地人,他们是北直隶青县的,董婆子一家要走的时候,有街坊问他们要去哪里,他们便说是要回青县,说是那边的亲戚来信了,要和她丈夫一起开铺子,还说那边催得急,让他们赶紧回去。”

    “我已经让平安喜乐去青县了。”

    说完稳婆,沈逍又说起乳娘。

    与稳婆不同,赵孟瑜的乳娘就是房的,姓杨,现在已经年过半百,早就拿了养老银子回乡了,杨氏的家离京城很近,我派去的人已经回来了,根据杨氏所说,当年她在隆安王府待了五年,赵孟瑜五岁那年,顾氏说不想让赵孟瑜长于妇人之手,给内务府递了信儿,让杨氏离开了郡王府。杨氏说顾氏对赵孟瑜亲力亲为,很少会假手于别人,赵孟瑜小时候就很乖巧懂事,和其他孩子有所不同,加之他非常聪明,因此顾氏对赵孟瑜寄望很高,四岁时就给赵孟瑜开蒙了。杨氏还说她一直想不明白,顾氏为何对赵孟瑜要求那么高。”

    如杨氏这样出身房的乳娘,几乎个个都是人精,那时赵白安已经死了,隆安王府除了一个封号以外,什么也没有。杨氏心里自是清楚不过,无论赵孟瑜多么聪明,

    第六零五章 失踪

    平安喜乐是第二天下午回来的,他们带回了华静瑶意料之中的消息。

    青县没有董婆子一家。

    董家很好找,整个青县,几乎所有姓董的都是董家庄的人,平安喜乐找到董家庄,很快便见到了董婆子的兄嫂和侄子侄女。

    他们和董婆子已经断了音讯很多年。稳婆是上不了台面的营生,董家世代农户,董婆子去京城后做了稳婆,兄嫂嫌丢人,后来侄子考上童生,更不想让人知道有个三姑六婆的姑姑,一来二去,连书信也没有了。

    转眼过了二十多年,若不是里正带着平安喜乐找上门来,他们一家已经忘了还有一个做稳婆的姑太太。

    董婆子的丈夫名叫全大,全大也是青县人,但是父母双亡,小时候被叔婶虐待,九岁时从家里跑出来,被卖豆腐的孤老头收养,做了干儿子,孤老头出钱给他娶了董婆子,全大和董婆子知恩图报,侍奉孤老头终老。老头有个表妹在京城做稳婆,老头死后,全大和董婆子便去了京城,董婆子跟着老头的表妹学做稳婆。

    全大和叔婶早就结仇了,从九岁以后便没有再和他们有过联系,他的叔婶甚至不知道他去了京城,平安和喜乐打听到的事儿,还是卖豆腐老头的旧邻居说的。

    董婆子和全大,几乎都是断了六亲的,这与当年他们离京前对街坊们说的话完全不一样。

    再加上从青县县衙查出来的户籍资料上,也没有董婆子一家。

    他们自从离开青县后,便没有回来过。

    华静瑶立刻请黎府尹发了公函,请顺天府到青县沿途各衙门查调二十多年前某月某日至某月某日之间的相关案宗。

    董婆子一家若是出事,那么出事的时间就是在赵孟瑜出生后的第四天,只需查调这之后三个月内的相关案件便可,因而不到三日,便有八道案宗抄送到顺天府。

    华静瑶逐份细看,终于,她找到了她想要的那一宗。

    就在赵孟瑜出生的第六天,一个叫平石镇的小地方,发生一起命案。

    尸体是在官道附近的一片林子里发现的,两男两女,看年龄应是一家四口,父母和两个孩子。

    四人都是被一刀致命,身上财物被抢掠一空。

    因为失了财物,所以这案子便被定为杀人抢劫,一般来说,这种案子最难破了,做案的要么是江洋大盗,要么就是占山为王的土匪,他们是随机杀人,遇到了就抢,抢完再灭口,杀了人被离开这里,换个地方继续做案,几乎每个衙门都有很多这样的案子,除非是在其他案子里抓到犯人,犯人自己交待出来,某年某月某日在某地杀了什么人,否则想要抓到这些流窜犯比登天还难。

    平石镇的这件案子,便一直没破,若不是顺天府要调案宗,恐怕早就被人遗忘了。

    华静瑶叹了口气,对沈逍说道:“想来就是他们了。”

    沈逍知道华静瑶口中的“他们”是指的谁,就是董婆子一家。

    董婆子从隆安王府出来,带着丈夫和儿女当天就逃出了京城,可惜他们还是没能逃过一死。

    董婆子是给顾氏接生的人,她必定知道了不该知道的事,而这事,肯定并非只是顾氏早产,能要了她一家老小性命的事,一定还有别的。

    就在这三天里,沈逍和华静瑶去搜了顾氏在城外的那片庄子。

    赵孟瑜死后,顾氏便被带回京城圈禁,那处庄子是御赐的,自是又被内务府收了回去。

    但凡是皇庄,都会有内务府的太监们定期查看。

    负责这处皇庄的太监,恰好是劳公公的一大帮干儿子中的一个。

    他姓郎,三十多岁,大多时候都在内务府,每个月只有两三天是在庄子里。

    “庄子里原先的人全都发落了,除了一小部分跟着顾氏回了京城,余下的那些人,活契的让他们自己回家,死契的统一充了军户。有男有女有老有少。”

    “庄子里的佃户都还在,一个没少,对他们而言,生活没有区别,以前是庄子里的管事来收租,现在换成了咱们。对了,有一个佃户娶的就是以前庄子里的丫鬟,奴婢去的时候,那丫鬟还塞给奴婢两只肥鸡,想要打听旧姐妹的情况,奴婢哪记得谁和谁啊,就说全都跟着顾氏圈禁了,她听了反而放心了,唉,圈禁有啥好的,奴婢看来那还不如当军户,当军户好歹能活着,这圈禁,唉,奴婢多嘴了。”

    华静瑶沉声问道:“那丫鬟的名字你可还记得?”

    “记得,那丫鬟的名字特逗,听了就忘不了,她叫串珠儿,她嫁的那个佃户姓牛,叫牛喜,比她还小了两三岁,小伙子长得挺精神,奴婢听说是串珠儿和牛喜先好上的,牛喜的老子娘上门求娶,顾氏便同意了这门亲事,为此串珠儿的老子娘还找到牛喜家闹过,说牛喜勾引他家闺女,不过这亲事是顾氏应下的,串珠儿的老子娘闹过一回也就算了。串珠儿嫁过去六个月,就给牛喜生了个大胖小子,可把牛喜一家子高兴坏了,奴婢见到串珠儿的儿子了,和牛喜长得一模一样,难怪当年串珠儿的老子娘会来大闹,敢情是牛喜把串珠儿的肚子”

    郎公公用帕子捂着嘴,格格地笑了起来。

    很快,华静瑶便见到了串珠儿。串珠儿二十二三岁,兴许是月子坐得舒坦,串珠儿白白胖胖,笑起来有两个酒窝,长得甚是喜兴。

    华静瑶开门见山:“听说你想找以前在一起的姐妹?”

    串珠儿说道:“郎公公说我那姐妹还跟在老夫人身边呢。”

    华静瑶摇摇头:“郎公公随口一说而已,他是管皇庄的,当年处置庄子里的那些人,是由飞鱼卫善后的,你既在皇庄里出来的,想来也听说过,飞鱼卫办事,又岂会让他知道?”

    串珠儿一怔,随即便气得想骂娘了,可她毕竟是在顾氏身边待过好几年的人,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她知道得清清楚楚。

    第六零六章 串珠儿

    “行了,这事儿也不能都怪到郎公公头上,谁让你硬要问他呢,对吧?”华静瑶不紧不慢地说道。

    串珠儿怔了怔,她没想到定陶郡主竟是没有一点架子。

    “郡主让我过来,肯定不是只因为这事儿吧。”她试探地说道。

    华静瑶哈哈大笑,她喜欢聪明人。

    “那你就说说顾氏,说说你一直放心不下的那位姐妹。”

    串珠儿想了想,说道:“公公婆婆对我都很好,相公对我也好,我不会种田,家务做得也不好,可他们从来没有数落过我,家里有好的肯定先紧着我,我就想着总不能一直在家里吃闲饭吧,如今孩子已经满地跑了,我能腾出手来帮衬家用,其实也不是全都是为了帮衬家里,我就是觉得整日这么闲着挺没意思的。我做的一手好针线,可是乡下那地方,没人雇我做针线,我便想着若是有一天,能在京城开个小铺子就好了。铺子不用很大,但要能住人,毕竟我们是外地人,在京城没有住处,到时还是要住到铺子里,郡主您说对吧?”

    华静瑶点头:“你说得都对,你这是想让我赏你家铺子了?”

    “嗯,郡主说得就是这个理儿,我就是想要开家针线铺子,若是我一个人忙不过来,就再招一两个女红做得好的妇人,虽说针线铺子不能赚大钱,可是给自己多买几件衣裳,多打几件首饰也还能的吧,郡主您说呢?”

    华静瑶恨不能把李补儿叫过来对付这个串珠儿,这嘴皮子,是想把她这位郡主大人带到沟里的节奏啊。

    “嗯,我说也是,你想要铺子,可以,但是要看你说的话值不值一家铺子。”

    “值,肯定值。”串珠儿笑得春光明媚。

    这一刻,华静瑶又想把郎公公拽过来了,快来看看,你那两只肥鸡收得值不值?

    当然值了,人家掏了两只肥鸡,这就要换走一家铺子了。

    这个串珠儿猴精猴精的,她之前找郎公公打听消息,那哪里是打听消息,分明就是在推销自己。

    瞧,她现在已经坐到华静瑶面前了。

    “好,那你说说看,值不值得也不是你说了算,对吧?”华静瑶说得轻描淡写。

    串珠儿笑得更甜了,她不急不缓地说道:“不瞒郡主,我找的那位姐妹一早就不在庄子里了。”

    华静瑶接口,道:“她姓孙?“行了,这事儿也不能都怪到郎公公头上,谁让你硬要问他呢,对吧?”华静瑶不紧不慢地说道。

    串珠儿怔了怔,她没想到定陶郡主竟是没有一点架子。

    “郡主让我过来,肯定不是只因为这事儿吧。”她试探地说道。

    华静瑶哈哈大笑,她喜欢聪明人。

    “那你就说说顾氏,说说你一直放心不下的那位姐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