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页
谢锦越想越害怕,有些激动地跪在了青时面前。 青时有些惊讶,忙伸手去扶她,无奈道:“你这是做什么?” 谢锦鼻子一酸,眼眶儿里盈满了一汪水,扶着青时的手臂却不愿起身,只是哽咽道:“求姑姑救救阿照,我愿代她受罚!” 青时叹道:“我又没说她做错了事,你何必如此?” 见谢锦还是不信,青时又气又想笑,同她解释道:“我与阿照关系不错,她时常向我提起你,听说我有事要路过宫正司,便让我来替她瞧瞧你。” 说着,她看了一眼放在地上的食盒,道:“这里面是桃花酿和杏仁酥,是陛下所赐,她没舍得吃,让我顺道来送给你。” 谢锦闻言有些发愣,吸了吸鼻子道:“此话当真?” “我还能骗你不成?”青时说着,臂上用力,把她拉了起来。 谢锦避过身子用袖角擦了擦眼睛,目光落在了那个食盒上,青时就把食盒提起来塞进她手里,口中道:“她要知道我把你惹哭了,非得发脾气不可。” “不会的。”谢锦连忙反驳了一句,低声道:“她不会发脾气的。” 青时意味深长的看了她一会儿,道:“我还有事要做,就不在此处多留了。” 谢锦忙道:“我送姑姑。” “不用了。”青时摇摇头,见她还红着眼,就嘱咐道:“这桃花酿虽格外香醇,但最是容易醉人,且饮酒伤身,谢司正切记不要过量。” 谢锦连连应了,青时初见她觉得温文有礼,仪态端方,这会儿却觉得有些傻里傻气,也不知是本性,还是关心则乱了。 她回到熙和宫的一路,都在想谢锦。 自从那日姜照同她坦白,青时惊讶之余,竟也觉得有了些端倪。 她不能责怪君王任性,便只能劝自己是姜照鬼迷心窍,错把依赖当了爱慕之情。 自己想了几日,还是决定要去见谢锦一面,本来心里还对她存了些怨气,觉得陛下本来好好的,怎么就受了她“勾引”,生出大逆不道的想法。 结果见了谢锦,试探过她,那些怨气就消得差不多了。 姜照说,她爱慕谢锦,但谢锦并不知情,并且她已有了一个心上人,姜照因此也愿意放她出宫,成全她的姻缘。 这大概就是最好的结局,只是姜照那时候的表情过于落寞,她毕竟是青时看着长大的孩子,青时觉得心疼,但也没有别的办法。 青时长叹了一口气,抬头望天。 太后娘娘,您若尚在人世,又该会如何处理此事呢? 她自太后入宫起就伺候在身边,主仆相伴近二十年,太后虽然出身将门,但性情最是温婉,待人也和气,从不对宫人冷脸相待,青时同她感情格外深厚。 正因如此,青时到了年纪也没有出宫,而是选择了继续留在太后身边伺候。 在太后与先帝生隙,被打入冷宫的那三年间,青时也是唯一在她身边的人,若说这世上谁最了解太后,即便是父母兄弟,或是先帝,都远远不如青时。 她最明白太后的执着,也最明白太后的心软。 姜照是太后唯一的孩子,虽然她向来对先帝没什么深厚的感情,但对于这个孩子,从始至终都是带着期待和爱,她也从来都是一个很合格的母亲。 被打入冷宫之后,她更是无一日不在思念担忧她的孩子,夜深人静,对烛垂泪,反复和青时讲起姜照儿时的事情,两个人抱头痛哭。 她对姜照的爱又逐渐掺杂出一些愧疚,乃至于出了冷宫之后,对女儿的宠爱甚至变为溺爱,青时一直看在眼里。 所以她想,即便是太后在世,知道陛下如此。 大概也不会怪她的吧。 晚间姜照回到寝宫,青时犹豫了一下,还是把去找过谢锦的事情告诉了她。 本以为陛下多少会有些埋怨,却不曾想她呆怔着沉默片刻,只是淡淡道:“朕知道了。” “陛下……”青时看着她,欲言又止。 姜照笑了一下,轻叹道:“朕知道姑姑是担忧朕,而且姑姑并未做出什么亏待她的事,所以不会埋怨姑姑。 姑姑如今也亲眼所见了,她待我从来仁至义尽,所以即便是我有滔天的权势,都不会拿来为难她,有些错事,做一次就够了。” 她顿了片刻,又笑起来,对青时道:“本来可以即刻让她出宫,但朕还是私心,想多见她几面,想来日后也不会再有什么机会了。 所以朕决定,就在五月吧,让她随这一批出宫宫女一起,届时还要劳烦姑姑,朕想给她些安身之物,却不能师出无名,还需姑姑cao劳。” 青时见她如此,又是欣慰,又是心疼。 “陛下还年轻,日后总能遇到可以携手一生的良人。” “良人?”姜照重复了一遍,倒是未多说什么,只是笑着摇了摇头。 再几日姜照都忙于科举之事,虽然定了左右相为主考官,但毕竟是她看重的事情,好些地方都要亲自过目批阅,底下人见君王如此认真,也都跟着效仿。 京内的世家子弟,颇具学识声名远扬的那些人,姜照都派人去暗访过。 虽然她有意扶植寒门学子,但是世家之中若真有堪当重任的大才,她也不会故意假装看不见,调查一番后,心里也算有了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