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书屋 - 都市小说 - 羊皮换瓜在线阅读 - 第241页

第241页

    从一开始,谭玉书和嘉明帝两个人就在打配合,分化切割众臣!

    看出这点,顿时站出很多博学多识的大学士,口齿伶俐的将谭玉书的建议,逐条驳斥了一个遍。

    谭玉书忍不住轻笑:“没想到谭某浅浅提的几条建议,竟然能引动满朝臣公共同争论,是不是说,谭某所提的几个问题,还是很切中要害,至关重要?”

    诸大臣:……

    合着正话反话都被你说尽了是吧!怎么着都是你对是吧!

    心脏不好的老臣,差点被他气抽过去,但是谭玉书已经微笑着开启下一轮攻势了。

    上前一步:“微臣见识鄙陋,自然无法提出如此切中要害的建议,实在是这些问题,乃万民之愿啊!”

    说罢奏请嘉明帝,让他同意拿个东西进殿,嘉明帝自然是允了。

    然后就见侍卫抬了好几个大箱子进来,一打开,满满的都是书信。

    谭玉书一本正经的进言道:“陛下命臣等集策集议,微臣年轻识浅,不能自决,遂想了一个主意,为陛下收集万民之愿!这几个箱子里装的都是收集自民间的呼声,微臣今日所奏,也都是从中挑选而出,微臣其实并无建议,只是代民之口也!”

    众大臣:……

    玩我们是吧?

    谭玉书最后这一招实在太狠了,嘉明帝一听,装模做样的看了一下万民请愿书。

    看完之后,立刻痛哭流涕的表示,“民为贵,君为轻”,他要顺应民意,全盘同意谭玉书的奏疏!

    其他大臣能怎么办呢?能上前阻止嘉明帝爱民如子吗?

    缓缓看向谭玉书,你挺能耐啊……

    谭玉书面不改色,看他干什么,他只是民意的搬运工。

    要说他怎么收集到万民请愿书的,很简单,登报,这年头应该没有比《厄法寺周报》流量还大的渠道吧。

    以前的《厄法寺周报》,刊登的只是诗文、小说、广告之类的,并没有承载报纸最重要的新闻职能。

    要问为什么,在古代搞言论自由,是不是想死?

    可这次不一样,授意他们搞的,就是这个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那还有什么不敢的。

    于是报纸上史无前例的刊登了一次时政新闻,陛下在朝修法,身为平民的你,有什么建议呢?也许呼声高了,陛下会看看呢?如果有什么想说的,可以在纸上画个红手印表明决心,到厄法寺匿名投稿。

    刚听这,平头百姓们面面相觑,啥也不敢说,但夜里一过,厄法寺的“集议箱”就满了。

    谭某人则趁机利用和厄法寺住持的不正当关系,获得了提前拆箱权,并夹带私货,把自己想要的东西,伪装成民意塞了进去。

    为了伪装的像,谭玉书左右手互换写了好几种笔体,看的池砾异常无语。

    “你都和皇帝串通好了,还要费这工夫干吗?”

    “以防万一,作弊做的像点!池兄,借你手用一下,给我按个红印。”

    说完未经过池砾同意,抓着他的手,十个指头挨个按了一遍。

    池砾低头看看红彤彤的五个指头,上去就抓了谭玉书一脸。

    谭玉书:……

    池兄,别闹!耽误他办正事!

    总之,万民请愿书,就这么搞出来了。

    原本这个消息是光明正大的刊登在报纸上的,但任满朝文武脑子转八个弯,也想不到嘉明帝打这个主意啊!

    就这样,新法顺利的敲定下来,厄法寺的书斋,动作迅速的把新法印下来上架发行,科举有的时候会考律法,所以书籍销量异常火爆,这届举子也算见证历史了。

    《厄法寺周报》还占用了整个娱乐版面,刊登大雍律新修条例。

    原本《厄法寺周报》的销量主要靠娱乐版面,但现在全部换成律法内容后,卖的居然更火了!

    毕竟这种开天辟地的大事,谁不震动。

    老天爷,陛下还真的听纳他们的建议了,这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圣明之君啊!

    新法内容,也随着报纸爆炸式的销量,口口相传,越传越广。

    在古代,上层统治者对下层实行愚民政策,神化皇权,普通百姓对皇帝的崇拜,是现代人难以想象的。

    所以他们才不会有什么祖宗之法不可变的想法,只要是皇上说的,就是圣旨!

    某些腐儒就算有意见,与数量庞大的百姓相比,声量也微不足道。

    而且这个新法修订的很多条例,恰恰是百姓迫切需要的,就拿那几条“胭脂堆里”的条例来说——

    雍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刑不上士大夫,所以整个社会从上到下的风气都很宽容。

    又鼓励经商,商品经济发展的很快,连带着各种科技水平进步的也飞快,让更多的人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去,不单纯依靠体力劳动的就业机会,也越来越多。

    所以越来越多的女子也能赚钱养家,池母当初当街开店之所以没人奇怪,就是因为这在雍朝并不是什么稀罕事,很多妇人靠一门出众的手艺,赚的比男人都多。

    任何时候都是谁赚钱谁是老大,然而很多女人即使赚着最多的钱,也要受着男尊女卑的律法教条束缚,这让人如何咽下这口气?而对于独女家庭来说,被人吃绝户,又哪里是那么好受的。

    社会上这种矛盾早就愈演愈烈,既得利益者对此视而不见,饱受其苦者却早已忍无可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