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书屋 - 历史小说 - 全京城都知道我俩锁了在线阅读 - 第30页

第30页

    颜楚音将信将疑:真的?

    信我。沈昱语气温和而坚定地说。

    颜楚音决定信他这一回。

    然后,第二天以他为首的国子监纨绔就被御史参了!这事绝对和沈昱脱不开干系!

    第二十一章

    参这帮纨绔的御史姓黄,是沈丞相的迷弟。

    据说,当年他进京赶考时,每天除了专心备考就只干一件事不间断地往沈府投递诗文。沈府门口摆着一个大筐子,里面有半筐都是黄御史的文章。

    后来,他考上榜眼,被圣上点入翰林院,终于可以和沈德双同朝为官了,他就在吃穿住行等方面处处模仿沈德双。好在沈德双并不铺张,黄榜眼一个小翰林也模仿得起。当他和沈德双站在一起时,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是沈德双的儿子呢,还得在心里嘀咕,这对父子长得不怎么像,但一身气度实在太像了!

    不是没有人因为黄御史的这种行为说三道四,认为有辱斯文,但黄御史一直坦坦荡荡。他很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他最崇拜、最敬佩的人就是沈德双。

    不过,黄御史的脾气性情和沈德双截然不同。

    沈德双是那种外圆内方的人,表面看上去似乎还有商量余地,其实内心十分严正。黄御史不是,他是内外皆方,直来直去的在官场上没少得罪人。也因此他的仕途并不是十分坦顺,升了降、降了升,如今是不高不低的四品官衔。

    但是懂得人的都懂,其实皇上一直很喜欢黄御史。有时候降他的官职反而是为了保护他。别人指名道姓地参了新乐侯颜楚音,皇上的第一反应是好啊,你个狗东西,竟然踩着朕的音奴替自己扬名!但黄御史参了颜楚音,皇上的第一反应却是心虚。不会吧,不会吧,音奴不会真的被人带坏做了错事吧?

    不不不,音奴那般懂事,肯定是有人在外头借着他的名头生事!

    好在黄御史这本参人的奏折不是在大朝当众读出来的,而是经由御史特权直接送到皇上手里。皇上要想把折子压下去,也能悄无声息地把这事抹平了。

    皇上把颜楚音叫进宫来。

    得知自己被参了,颜楚音先是一愣,然后恍然大悟,接着义正言辞地对皇上舅舅说:舅舅,参得好啊!你罚我吧!最好罚我去慈孤院里帮他们做事!

    皇上:

    说吧,你们又在搞什么。皇上笑着问。

    颜楚音就说自己认识一个人名叫徐春生,没说徐春生那惊世骇俗的行为,更没说那本小册子,只说徐春生早些年因为脸上长斑而被慈孤院拒收。他觉得慈孤院里有问题,正好借着这个被参的机会,摸进内部去找一找他们的错漏。

    颜楚音不觉得自己在对舅舅撒谎,他只是选择了技巧性的坦白而已。

    他还给皇上提建议,笑嘻嘻地说:舅舅,别只罚我一个,连着曹录和婓鹤一起罚吧!曹录就是曹世子。婓鹤也是颜楚音的好朋友,常在一处玩的。

    皇上若有所思。

    颜楚音又求了舅舅许久,舅舅才终于松口。知道舅舅公务繁忙,颜楚音没在宫中多待。等出了宫,小侯爷立马神色一变,气势汹汹地找沈昱算账去了。

    你就是这么帮我的,找个御史把我参了?颜楚音气鼓鼓地说。

    你就说有没有帮到你吧!沈昱说。他今天早上被爷爷盯了许久,在双喜的暗示下,才明白过来要帮爷爷剥鸡蛋,还要装出舍不得爷爷去上职的样子。

    这也太难了。在沈昱小时候,那会儿他刚被沈德双带到京城没多久,他确实每天舍不得爷爷去上职。只要爷爷一离开家,他就很没有安全感。可他现在长大了!小时候的他乖巧懂事,都没有拦着爷爷去上职,现在反而要拦一拦?

    沈昱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

    颜楚音哼了一声:亏得我反应快,要不然对了,你怎么说服黄御史参我的,听说他是个非常方正的人你该不会是用了丞相爷爷的面子吧?

    丞相爷爷?

    这就喊上爷爷了?

    沈昱盯着小侯爷看了一会儿,然而小侯爷根本没察觉到哪里不对。

    比起我,爷爷会更喜欢小侯爷吗?沈昱心里闪过一些乱七八糟的想法。而见他沉默,颜楚音愉快地占领了道德高地:哼,尽知道给丞相爷爷惹麻烦!

    沈昱:

    沈昱本来没打算说实话,但想着颜楚音这个人看似活得随心所欲其实心里自有一套准则,就说:宫里在给三皇子议亲似乎看上黄御史的女儿了!

    三皇子十七了,若不是胎里带弱,体质不如一般人强健,早该议亲了。他的生母是德妃。德妃生了三女一子,两位公主早夭,只活了二公主和三皇子。二公主的身子也不怎么好,德妃不放心嫁去别家,去年点了娘家侄子做驸马。

    在德妃看来,三皇子哪哪儿都好,也就是沈丞相没孙女,要不然丞相家的孙女配她儿子最好!之所以看上黄御史的女儿,只因为她有个旺夫的好命格。但对于黄小姐的家世,德妃是万万看不上的。因此,德妃还想继续挑拣挑拣。

    可对于黄御史一家来说,他们从来没想过要把女儿嫁到皇家。倒不是嫌三皇子身体不好,也不是嫌德妃越来越拎不清(这话是颜楚音说的,皇后娘娘治理后宫有方,德妃再拎不清,事情也传不到宫外去),就是不想让女儿高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