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书屋 - 历史小说 - 帝庭春深在线阅读 - 第4页

第4页

    容颜花艳少年郎,谢晏词便这般入了她的眼,她手指着他,高傲的仰着下巴道:就你了,来给本郡主教骑马射箭。

    后来,谢晏词果然成了她的武侍,竭尽全力地倾囊相授。

    现在的祝闻语想来着实惊异,谢晏词竟也有过那般天真烂漫的时候。

    只是偶然碰到她的衣角,少年脸就会如秋天的枫叶般瞬间红透。

    可惜她不是旁人,她是临崇女子中最尊贵的长宁郡主,长宁郡主的人生中从不缺稀罕物。

    那股子热情来的快去的也快,她逐渐对骑射没了兴趣,也就对谢晏词没了兴趣。

    一个月后,她轻描淡写的告诉谢晏词,过了今天,不用再来找她了。

    她记得清楚,谢晏词听见此话,原本灿若星辰的黑眸瞬间黯淡了下去,全然将礼数抛之脑后,上前握住她的肩膀的手还颤抖着,慌不择言间竟吐露了真心,他说他爱慕于她,想要向荣王府求亲。

    当年听见这番话,她只漫不经心的垂眸看他,嗤笑一声轻蔑道:你以为你是谁。

    这便是谢晏词的第一次求娶。

    谢晏词第二次向她求娶,是三年后了。

    那时他班师回朝,获封行云将军,她在庆功宴上与他再见时,谢晏词已然退却了少年的稚嫩,多了几分成熟和光华内敛。

    席上,临崇帝话中有话,说谢小将军年轻有为,又无婚配,定要为他尚一位公主。

    谢晏词将杯中酒一口饮下,视线却落在对面女席中的她身上,眸光暗了暗,沉声答道:恕末将不能从命,实不相瞒,末将三年前便已心有所钟。

    殿中的气氛骤然凝固,许是未曾想谢晏词会如此回绝,又或是他看向自己的目光太过明目张胆,席间隐隐有议论声传出,一双双好奇的眼睛往她身上打量着。

    那些注视使得她万分不自在,谢晏词的话说的太过暧昧,可她们明明是再清白不过的关系,她因此十分羞怒,涨红了脸,狠狠冲着谢晏词瞪了回去。

    临崇帝只是笑笑,并不接谢晏词的话,不动声色将这一页略了过去。

    宴后她一如往常的在宫中散步消食,倏然,有人从身后擒住了她的手腕,她惊的当场要喊人,却先一步被捂住了嘴巴。

    借着月色,才看清了人,是谢晏词,经了这几年的历练,那张脸似乎更英挺俊朗,也更加撩人心了。

    祝闻语,我再问你一次,你嫁不嫁我。谢晏词身上带着浓烈的酒气,手劲也丝毫未收。

    一想到当年的情境,祝闻语耳朵就有些发热,越发坐立不安,若仅仅是好言好语地拒绝,倒也无妨,只是,她千不该万不该,不该刻薄犀利地嘲弄谢晏词。

    记得那时,她听到谢晏词这般话,莞尔一笑,说好呀,紧接着,却拍了拍手,朝周围大声喊你们都出来吧!

    不多时,几个身着华服的世家公子和千金自暗处走出,站在廊子跟前如看戏一般向这边望来。

    谢晏词的手又紧了几分。

    若是只让人旁观偷看,倒也罢了。

    她那时骄纵任性,觉得谢晏词在席上是故意让她尴尬,这才存心想让他丢脸,她得意洋洋地对着那些贵女公子们说:早跟你们说,谢小将军一定会来找我的,你们还不信。

    紧接着,她冷下脸向前两步,几乎快要贴上谢晏词的身子,出言讥讽:我早都同你讲过不想嫁你,你还三番五次纠缠,那就别怪我下你面子了。这次你听清楚了没?我,长宁郡主祝闻语,不喜欢你,不会嫁你,我母亲说了,哪怕你有了军功,那也是寒门,寒门朱门那是天和地的差别,奉劝你还是别费力气了。

    谢晏词的手慢慢松开,眼角眉梢染上了骇人的凛冽之意,冷冷地扫过在场围观的众人,未发一言,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再后来,临崇帝不知为何,破例给她的庶姐祝闻晴抬了公主之位,又为亲自为二人赐了婚,这回谢晏词倒未拒绝,就这般成了她的姐夫。

    想到这一局死棋,祝闻语十分沮丧的把自己摊在椅子上,十年河东,十年河西,谁能想到风水轮流转,谢晏词如今竟成了皇城万人之上的新天子。

    祝闻语头痛欲裂,母亲受了那数十军棍,又下了内狱,如今正值天寒地冻,若不能及时救治,恐怕熬不了多时......

    而这世上唯一能解此局的,恰也只有谢晏词一人,内心深处的纠结令祝闻语倍感煎熬。

    当真要去求他吗......

    作者有话说:

    作者的第一本~如果宝宝们喜欢希望能给作者点个收藏!

    【预收文《凤在上》《攻略五个目标后她翻车了》文案超前点播~求收藏求收藏!点进作者专栏即可收藏】

    《凤在上》

    陈卿卿还是皇太女时,燕琛曾笑着和她说,待她日后做了女帝,定要攻下那邺都十二城与她做聘礼。

    南陵四十六年,先帝驾崩,皇太女陈卿卿继承大统。

    登基大典那日,边关的信使送来了邺都十二城的降书,一同传回的还有两封书信。

    一封是燕琛还没来得及交给陈卿卿的婚书。

    另一封是他的死讯。

    ****

    京中有传言,燕小将军战死后,女帝性情大变,登基一年接连降罪数十人,一时间朝中百官人人自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