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书屋 - 历史小说 - 玩权谋不如搞基建在线阅读 - 第13页

第13页

    除此以外,麻类植物也是普通百姓制衣的原料,若是被大量用来造纸,还不知道有多少人要因此遭殃。

    这也是他最终放弃做麻纸的重要原因。

    而树皮是比麻类植物丰富得多的原料。用树皮造纸,可以使纸的产量大幅提高,也能降低许多成本。

    但有利必有弊,树皮中木素、果胶等含量也远比麻类高。

    木质素和果胶会使纤维胶结硬直。因此用树皮造纸要远比用麻类造纸难度大。

    若是用树皮造纸,他就要考虑如何脱胶才行。

    使木质素和果胶分解的方法不外乎水沤、发酵、水煮几种,但每道工序具体的需要的时间和蒸煮的程度,却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工匠们在漫长的尝试中改进。作为穿越者,宋青远唯一能做的就是替广大劳动人民跨过了这段漫长的时间。

    备料、水沤、蒸煮、漂洗、切碎,这几个步骤都是体力活,宋青远身娇体弱的,自然是没办法亲自动手实践。只能辛苦江铎每日往返于城郊的庄子和府上。

    他自己则整日待在书房,捧着写好的造纸流程,思考还有没有可以改进的地方。

    随后的打浆是造纸的关键步骤。打浆的原理是通过舂捣和搅打,对植物纤维产生变形、润胀、细纤维化和切断的作用。这一步骤决定了纤维的柔软性和可塑性。也对纸的张抗撕裂能力、硬度、透光度等都有重要影响。(1)

    宋青远不敢大意,派人将漂洗好的木料运到府中,在他眼皮子底下完成这一工序。

    他现在居住的地方,是宏德帝按照亲王的规制建造的。按理来说,后殿应该是府中女眷居住的地方。

    但燕云三王子的王府上别说女眷,连个丫鬟都没有。除了厨房里几个上了年纪的嬷嬷,就只剩当初为了做枕头找来的绣娘。本来这些绣娘也是打算在前几日离开的。

    但恰逢宏德帝送来的吉服不合身,宋青远只好多留了她们半月,替他修改吉服。

    因此他的后殿,基本被江铎当成了府库仓廪来用。

    漂洗好的木料就这样伪装成蔬菜,从小门运到了空置许久的西院,倒进了早已架起的几个大缸,由工匠昼夜不停地舂臼打浆。

    这一步骤就体现出手工造纸的优越之处了。人工打浆时,纸浆中的纤维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留。相较于将纤维打碎的机器打浆,手工纸的韧性远远优于机制纸。

    但选择手工打浆是因为这些吗?当然不是啊。

    要是宋青远有的选,他一定选择后者。毕竟用机器打浆提高的造纸的效率,可不是一点半点。

    工匠们被分成了两拨,轮流调替着休息。但宋青远却必须一直守在旁边。他得随时观察着纸浆舂打的程度。

    这种时候,他就无比怀念自己前世的身体。他前世时,当天在公司加班到凌晨,第二天还能精力充沛地坐着老乡赶早集的三轮车,到山里实地考察。

    第二天早上,纸浆搅打完成,熬了一夜的宋青远也被扶进了临时打扫好的厢房,一脸病色地喝着汤药。

    但好在现在就可以进行抄纸了。

    对于成纸来说,在纸浆中加入不同的填料可以使制成的纸获得不加填时难以具备的某些性质。例如在纸浆中加入施胶剂,可以使纸张具有抗水性;加入调色剂可以改善纸张的颜色。(2)

    后面的几种填料都不是现在的宋青远可以获得的,正当他准备放弃往纸浆中添加填料时,突然想起运营部的江晴提起过,造纸厂在制造书写纸和打印纸时,都会在纸浆中添加滑石粉和高岭土。

    当时他正着手一个度假山庄的开发项目,负责运营的江晴恰好看到他桌上的工程报价明细表,就顺嘴提了一句。

    江晴家中是开造纸厂的,说的话应该不会有问题,毕竟他公司里,所有的纸张都采购于她家的纸厂。

    宋青远前世的时候还不理解,明明是富二代,为什么还要坚持每天早上六点起床上班。现在却无比感谢自立自强的新时代女性江晴。

    现在的高岭土中一般含有不少杂质,如果要作为造纸填料,就必须经过再加工,进行净化。宋青远于是果断选择了滑石粉。滑石在很久以前就被人们发现和利用了,《神农本草经》中就关于滑石入药的记载。

    在药铺就能买到滑石粉,价钱还便宜,宋青远美滋滋地让江铎买了不少回来。

    但马上他就意识到了另一个问题,虽然添加滑石粉可以改善纸张的平滑度,但是他却不知道具体添加多少合适。

    作者有话说:

    (1)部分参考了「打浆」的百度百科。(2)来源于郭纬主编的《造纸技术(第三版)》,特此标注。

    第8章

    当时他怎么就没好奇心爆棚多问几句呢?宋青远看着面前的大缸追悔莫及。

    咨询造纸厂继承人江晴是没戏了,宋青远只好用最原始的办法,将其中一缸纸浆分成几份,分别加入不同量的滑石粉。

    抄纸用的竹帘是提前就备好的。但是抄纸的技术他没有。

    负责造纸的人,虽然名义上是工匠,但其实只是庄子里的佃农。毕竟现在的造纸技术还被几个世家大族牢牢把控着,严禁外泄。

    最开始找不到相关造纸技艺记载的宋青远,现在自然也找不到会抄纸的工匠。

    他的身体状况不允许他亲自动手试验。宋青远只好让几个负责抄纸的人反复练习,浪费了小半缸纸浆,才掌握了这门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