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书屋 - 历史小说 - 玩权谋不如搞基建在线阅读 - 第135页

第135页

    作者有话说:

    更啦

    有时候更新时间不稳定,但第二天都会补上。宝们可以养肥几天再来,但别把俺忘了(咬手绢嘤)

    第72章

    在宋青远说完这句话后, 对面的人一脸震惊地瞪大眼睛,面上是明显的不敢置信。

    虽然宋青远没有说要助他登上皇位,但以宋青远的能力, 即使是学到几分皮毛,那也已经也足够了。

    他在王庭待了这么长时间,对于宋青远这句应允的分量自然再清楚不过。

    但他同时也知道「天下没有白来的午餐」这个道理,沉默了片刻才开口道:那作为报答, 殿下需要我做些什么呢?

    现在还没想好, 等你真正坐上那个皇位再说吧。宋青远神色疏懒地说道。

    七皇子站起身,向宋青远恭恭敬敬地行了个拜师礼。

    动作之迅速,好像生怕他跪晚了宋青远会反悔一样。

    他也没觉得自己一个天潢贵胄向宋青远行跪拜礼有什么不妥。从另一个角度看, 他现在这副模样甚至不如街边的卖货郎活得潇洒自在,实在没有什么必要再摆皇子的架子。

    宋青远受了七皇子一礼, 便开始以他的表字「文朗」称呼对方。不仅如此,还将一本手抄的书卷赠与他。

    出了大殿后,七皇子才从漆盒中将其取出。看字迹并不是宋青远的亲笔,应当是身边的某个书童代为誊抄的。

    纸上的字并不难懂,但组在一起, 便让他深深地摸不着头脑。

    七皇子带着一本古代版的《科学与技术》回了住处, 偏殿里就只剩下了宋青远和江铎两个人。

    江铎在一旁听完了整个对话,对宋青远的做法有些疑惑, 忍不住出声问道:殿下您为何要帮助七皇子呢?

    江铎实在是不明白。按理来说,南周作为燕云和漠北的敌人, 难道不是越衰落, 对他们越有利吗?

    但看样子, 殿下怎么反而还打算给南周培养一个鲜贤明的君主出来。

    宋青远笑着看向江铎,你也不明白吗?

    江铎十分诚恳地摇了摇头。

    以现在的情况, 天下大乱对哪一方都没有好处。宋青远缓声道。

    南周虽说国力衰微,但再怎么样瘦死的骆驼也都比马大。南周并不是现在的漠北或燕云能吞并的。若非如此,连提也不会只夺几座城池来以此要挟对方了。

    秦子箴今日送来的密报里却告诉他一个新的关于燕云的消息。

    他父王虽然已经在和他大哥宋祁镇的较量中获胜,但身体却已经大不如前了。前短时间不过是淋了一点雨,就接连卧榻数日。

    宋青远深知他那个便宜爹是个什么样的人。对方一直以吞并南周,入主中原为毕生志向,为此甚至可以连父母亲族都舍弃。

    现在自觉自己年迈,执念只会更深。恐怕等不到几年便会挥兵南下。

    但如果燕云以一国之力与南周开战,以宏德帝的执政水平,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

    将来漠北也势必会卷进这场战争中去。到时候天下大乱,生灵涂炭,一切只会更难以收场。

    现在漠北最需要的,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来发展自身,而不是或被迫或自愿地卷入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去。

    所以给南周培养一个更加英明睿智的君主,也是宋青远在未雨绸缪,为之后做打算。

    宋青远背对着江铎,一边整理架子上的孤本古籍,一边开口解释。

    江铎看不清他的表情,但能从对方的语气中听出,宋青远的心情算不上轻松。

    想想也是。他们家殿下心里装着的不是一国百姓,而是天下苍生。心中时时刻刻都沉甸甸的,又怎么能轻松得起来。

    江铎叹了口气,缓声道:殿下您还是不要太过劳累,小心又伤了身子。

    我知道。宋青远点头。

    也不知道是不是日复一日地练武起了作用,他能明显地感受到,自己现在的情况比刚继承这具身体时已经好了很多。

    虽然还是不能像连提那样拥有紧实流畅的肌rou线条,但也不至于像之前那样,爬几层台阶就累得气喘吁吁了。

    学院正式招生那天,宋青远如约参加了仪式。

    这场仪式除了书院的师生管事更加热情之外,和他之前受邀参加过的各种开业仪式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书院大门悬挂的匾额是宋青远书写的。最开始他是打算拒绝的,但耐不住众人的劝阻,宋青远只好提了几个大字。

    好在前世他的书法水平还算不错,虽然比不上当世的大儒名家,但「大展宏图」这四个大字写得还算行云流水。

    书院一共设立了金、石、漆、土、瓷、木和纺织几个专业,除了纺织专业因为老师还没有到位,而暂且没有招生以外,其余每个专业都招收了百余名学生,分别有相应的老师教授各自的课程。

    担任先生一职的便是宋青远之前招募来的工匠,在开课之前他们都经过了宋青远相关的培训,对于如何教导学生,也算有了几分经验。课上用的教材也是宋青远和他们一同编撰的。

    除了相应的技术之外,宋青远还打算给学生们传授一些相关的科学知识。

    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就像星星点点的火种,洒落在这片土地上,在未来的某一天,便会促成一场关于科技、关于生产力的燎原大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