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书屋 - 都市小说 - 小傻子的童养媳在线阅读 - 第178页

第178页

    有什么事我们进屋再说,丛雪擦了擦自己眼角的泪水,又给两人递去丝帕,回来就好,你不知道我们这些天多担惊受怕。

    尹侍郎搂着尹裳往屋里走,尹裳看着大家通红的眼睛,走到大厅又看到桌子上多出来的自己的碗筷,刚止住的眼泪再一次默默流了下来。有句话说得好,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不在,人生只剩归途。以前尹裳不懂,现在却是明白了什么叫做家是永远的港湾。她低着头擦去眼里的泪水,等到父亲坐下之后跪在他的面前请求爹原谅女儿不孝。

    第159章

    这出闹剧总算闭了幕,父女俩解了心结,闺蜜间也多了牵绊,肖潇也终于不用陪着丛雪天天往尹家跑。原本是值得庆祝的好事,可惜这时皇后仙逝,因此大家只是聚在一起和和美美的吃了顿饭。然而肖潇却是没想到,作为已婚的他天天和兵部侍郎丛家的小姐一起往尹家跑,会招来什么样的蜚语流言

    肖潇自从把那个向自己扔石头的铁憨憨给教训一顿、放到国子监门口示众之后,敢正面挑衅肖潇的人便再也没有出现过。随着新鲜事的逐渐出现,百姓的关注点好不容易转移,可是当他和丛雪一起去尹家的情景被人看到之后,他便又引发了群嘲。所有人联系着从未出现过的肖潇夫君,提出种种猜想,但是都得出了同一个结论那就是肖潇毫无疑问是个薄情浪子,跟他树立的形象完全不符。

    要我说的话,其实这又有什么?书生们倒是无所谓,毕竟自古以来多少诗人都是多情种?反而有些文人对肖潇更是崇拜,将他当做努力的目标。

    那也不能见财忘义!不识字的汉子们也对肖潇处处留情的作风没什么想法,但是他们不能接受肖潇为了银子嫁给男人。

    他的夫君该多么伤心啊,听说还是个傻子简直是杀人诛心!婶子们却是出离的愤怒了,想到十岁的小可怜被锁在家里,而肖潇用着他的钱去寻花问柳就难以忍受,诗作得好有什么用?简直是书都读到了狗肚子里!

    这一次的闹事便是这些愤怒的婶子们主导的。

    这天肖潇刚下马车便被一颗鸡蛋砸到脸上,糊了他一脸的蛋液。肖潇茫然地抹去脸上的脏东西,然后便看到一个横眉竖眼的婶子一只手插着腰站在他面前,另一只手则是快戳到肖潇的脸上,高声喊着荡夫。她的身后还跟着三四个挎着菜篮的妇女,全都一脸的鄙弃,仿佛肖潇做了什么不道德的事情一般。

    嫁了人还出去勾搭别家小姐,你个不要脸的荡夫!为首的婶子骂着,肖潇似乎能感受到随之喷出的唾沫星子,国子监的祭酒真是瞎了眼,让你这种人去教监生!

    肖潇还没来得及说话,这时国子监门口反应过来的侍卫们上前将这几个妇人按倒在地,然后朝肖潇请罪。婶子们却不挣扎,只是嘴里依旧骂骂咧咧,说肖潇狗仗人势,以后必定不得好死之类的。这一切发生的太快,肖潇此时还拿着擦完蛋液的丝怕懵逼中,而路过的监生博士们则已经渐渐围了上来。

    侍卫们狠狠扇了几人一巴掌,响亮的耳光声这才惊醒了肖潇。他连忙阻止,可惜不仅围观的人们无动于衷,就连婶子们也觉得他假惺惺。

    我用不着你假惺惺,为首的婶子恶狠狠地瞪着肖潇,那吐出一口血沫,有本事就把我抓进大牢,反正我家里没人,倒还省了做饭!

    总该让我知道我到底为什么被打吧,肖潇无奈地说道,我自认没有做过亏心的事,你说的什么勾搭别家小姐我也不知道。

    休得狡辩!另一个婶子也抬起头看向肖潇,菜篮里的菜在争斗中撒了一地,她们就跪在一片狼藉之中。

    你敢说你没有见过丛家小姐?为首的婶子冷笑一声。

    潇潇这才知道他们误会了什么,无语地皱眉:我和她只是普通的朋友关系。

    婶子们撇过头去看都不看肖潇一眼,只觉得这人虚伪做作。旁观的博士监生们大部分也露出了调侃的笑容,觉得肖潇是欲盖弥彰。萧萧扫过众人的面庞,叹了一口气,觉得这回自己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于是他突然就失去了解释的想法,挥挥手让侍卫们放开婶子。他环顾一周,然后盯着爬起来的婶子们,淡淡的说道:不管你们信不信,丛家小姐有心上人了,并不是我。

    潇潇说完也不看其他人的表情,推开围观的人群便走进了聚贤门。赵熹其实也在围观的人群之中,见肖潇走了之后,连忙跟上去。

    这就是我隐居山林的原因,赵熹望着肖潇阴郁的表情,这世间有大智慧的人少,自作聪明的人却多如牛毛。所以我便想着找一处没有人打扰的地方度过余生,然而谁能想到不过一次赶集竟然在茶馆听到说书先生在讲你这本《难题集》上面的问题?

    大抵学文的人都有一些心高气盛,在解出书上的问题之后,我便想来见一见这位全才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然而你却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赵熹感慨,我呢?我有没有给你这样的感觉?

    肖潇原本还以为赵熹是过来安慰自己的,差点脱口而出一句没关系。不过随着赵熹的话语,他倒是逐渐回忆起和赵熹相处的这段时间,俩人在教学上的默契。大概是因为赵熹也是个离经叛道的人,因此与从现代来的肖潇十分的契合,肖潇提出的大部分教学方案都会被赵熹接受,然后改良成更适合学生们接受的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