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力能扛鼎 第190节
书迷正在阅读:守寡后我重生了、顶流的豪门后妈、我靠吃瓜在年代文暴富、摘花(1v1,H)、昼夜干哒哒(1V2,高 H)、惊蛰(H 弟媳 兄妹 强取)、世纪不伦(侄叔侄H,女权)、融笼中的糖雀(np,1v3)、蟾宫折娇(1v1,H)、半年后
唐老爷摸摸脑袋上的汗:“……荼荼啊,你到底攒了多少银子?” 张口就捐出自己将近两月的俸禄去。 唐荼荼才知道是自己捐得多了,干笑着打了个哈哈,避过了这茬。 她听着哥哥和爹吟诵了几首边塞诗,填了满腹文人热血和豪情壮志,顺带把最近夫子可能会考的题琢磨了琢磨,拟了几个题目,让哥哥回去想一想。 唐荼荼低下头,把笑藏进汤碗里。 爹能提起精神,真是再好不过的事了。 天亮得一天比一天晚,皇上体恤朝臣,把朝会往后挪了半个时辰。 吏部、户部与兵部有条不紊地运转着,吩咐各地调度秋粮,头一批的军饷也准备好了,自两税法施行以来,光是商税就提高了一半有余,国库充裕不是假的,虽然军费一出就是几百万,却还不至于伤着元气。 然而,主将却始终没个着落。 朝廷重文,原本每三年一届的科举都分着文举和武举,文进士每届录二三百人,可武举却慢慢地从三年一试,变成了六年一试。 说起缘由,委实尴尬。边关几十年没打过大仗,国内也没人造反,外无边患,内无民乱,武官的任免和调度都慢,没那么多新的空缺能往里填塞,所以考上武举的壮士往往也只是发还故乡,从个小军官做起。 选取将才也越来越严,要先试策略,再试弓马,短兵长械、营阵兵法,样样不能落下。 有这能耐的男儿多数出自将门世家,慢慢地,民间考武举的越来越少,报名都报不满额,三年一试就变成了六年一试。 这会儿,青黄不接的窘境难住了文帝,朝会上嚷了几天,暂且议定主将为忠勇公老将军,六十岁的老将出马,算是镇住了人心。 退朝时朝阳正盛,照得丹陛似玉,光华流转。 晏少昰沿着石阶走上广场,听到后头有稳重的脚步声跟上来。 他回头去瞧,拱手行了一礼:“赵大人晨好。” 这是吏部尚书赵大人,眉头与鬓角都斑白了,今年六十四了。 几年前,萧太师举家回江南时,赵大人曾借着老母病逝为由,一并上书致仕,皇上夺情不允,苦口婆心地劝他再留几年。 那以后,赵大人像是安了心,一年又一年地撑下来了。 赵尚书笑道:“晨好什么呀?老了,老了,清早上总是脑袋涨,太医诊了诊,说是肝阳上亢,没准哪天一阵风过来,人就倒了。” 照两人关系来说,这寒暄明显热络得过了度,晏少昰眼神微动,立刻换了称呼。 “赵伯说笑了,您老当益壮,三九天都能骑马上朝,连我都比不得您。脑袋涨,想是有愁事,您是父皇的股肱,要好好珍重身体啊。” 两人走在御道上,间隔足有半丈远。 今年是官员的大考之年,考察的是官员任期内的政绩,有政绩的升官,没政绩的罢免。吏部手里握着任免大权,满朝上下全盯着他。 晏少昰仔细斟酌着词句,慢慢开口。 “最近得了一尊鬼工球,是云南孝敬上来的,乃是奇匠骆十二指花了两年才雕刻成的。我是粗人,不懂这个,赵伯有空去我府上坐坐,也替我掌掌眼。” 朝中人人都知道赵乾明赵大人两袖清风,他府邸就在皇宫跟前,进进出出,多少锦衣卫盯着,探出的信儿都是赵大人清正廉洁。 要不是这回查了傅九两的账目,晏少昰也不知道赵尚书这十来年一直搜罗天下奇珍,用很是稀奇的法子避人耳目,搜罗了许多奇珍入库。 鬼工球是象牙雕里最精奇的一种雕法,也叫牙雕球,会将一根象牙雕出十几个空心球,内外层层嵌套,每一个球上都镂刻有精妙绝伦的花纹。 至于“骆十二指”,据说这人是个天残,两只手各比别人多一个指头,尤其擅长牙雕,见者无不称奇。东西正投赵大人所好。 赵尚书朗声笑道:“该是我请殿下来府上作客才是。可惜今儿不巧,老臣那小孙儿今儿满月,后宅妇人闹哄哄的,可不敢请殿下过府,给殿下的耳朵吵出个好歹来,就是我的罪过了。” “您家人丁兴旺,好福气。” 两人就着家事谈笑片刻,等走出了太和门,赵尚书才低声道。 “殿下先头吩咐,叫我留意周围几省四五品的官员缺额,地方不要太远,离京城越近越好——老臣思量再三,挑了天津、永平、太原与邯郸,这四地都有缺额待补。” “其中,以天津和永平府为上佳,这两地都是直隶地界。天津是要增补官员,分漕司之权,这事儿殿下是有数的。” “至于永平嘛,那地界穷,但明年要开办海务,筹备水军,清剿海寇,办好了也是大功一件。” 晏少昰立刻抓住了“天津”。 漕司说的是转运司,管一地财税与漕运,经济大帅是也。漕司也兼管刑讼治安、考察官吏,职权很大。 各省漕司都是从京城调度过去的二三品大员,是忠心耿耿的天子近臣,可皇上跟前再忠心的人到了地方做大官,经年累月,也会搭起自己的私巢,越是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底下越是臭的。 这些年商业蒸蒸日上,父皇防备各省漕司专擅,一直想增补官员去分权,瞻前顾后好几年,如今终于要迈这一步了。 最关键的是……天津府的漕司是皇兄的人,三年前调过去的,任期还有三年。 天津,王畿之地,享尽津渡之利,上头又有长官照应着,确实是个好地方。 “赵伯等我三日,我琢磨琢磨。” 晏少昰在太和门前等了一等,目送赵尚书骑上马,在家仆簇拥下走远,他才上了自己马车。 叁鹰屁颠屁颠凑上前:“殿下,是不是要让二姑娘过来一趟啊?好嘞,我这就给姑娘传话去。” 说完,骑着马哒哒跑了。 唐荼荼从琉璃作坊出来,被锅炉粉尘呛地打了个喷嚏,咕哝了声:“谁想我?” 叶三峰哈哈大笑:“咱姑娘长大了,外边有个把小子惦记也是应该,姑娘可得擦亮眼睛仔细挑喽。” 他扭头瞧着,却没从二姑娘脸上看见羞赧的模样。 唐荼荼特敞亮地摆摆手:“惦记也没用,我还小呢,不满十八不琢磨这事。” 叶三峰没想通为什么要满十八。 唐荼荼回家洗漱完,接着了叁鹰的信儿,趁着下午没事,往二殿下那儿走了一趟。 他府上有六个套院,九十九间屋,七成的屋子都是不住人的,前院的暖阁却早早布置起来了。 唐荼荼跟着芸香迈进暖阁的时候,脚下停了停,瞅着屋里的小孩。 “这位是?” 芸香笑道:“姑娘陪小少爷说会儿话,奴婢准备您爱吃的茶点去。” 暖阁里坐着个小孩,身着锦衣,身边几个小太监伺候着。 九连环、十五巧板,各种小儿益智玩具摆了一桌,那孩子通通不碰,曲着两腿踩在一张大圈椅上,低着头,抠弄自己的手指玩,看上去有点自闭。 几个小太监哈着腰,快驼成罗锅了,打着笑脸:“主子喝口水吧,一上午没喝水了,您不干得慌么?” 那孩子只低着头玩手指,并不理人。 暖阁不大,唐荼荼坐到桌边探着脑袋瞧,这孩子玩手指不是瞎玩,他十指翻飞,做出各种让人眼花缭乱的手势——什么左手比6,右手比7;一手画圆,一手画方。 唐荼荼起了玩心,跟着比划了两个动作,活生生把自己玩成了个傻子。 她扭头再去看,那孩子已经把脸抬起来了,正睁着一双乌亮的眼睛瞅她,眉眼极秀致。 看见唐荼荼抬头,小孩立马伸出一只小手,把果盘往她的方向推了推。 “谢谢。”唐荼荼打量他一眼,又仔细打量好几眼,惊了惊:“九殿下?!” 小孩抿唇回以一笑:“火火!” 唐荼荼哭笑不得。 上回宫宴上一面之缘,她对这位九殿下印象颇深,唐荼荼虽然被宫宴上的混乱连带了,受了点罪,心里头郁闷,可再郁闷也怪不到这孩子头上。 因为他那个疯疯癫癫的母亲,唐荼荼还惦记了他几天。 她问:“你怎么出宫来了?” 九殿下慢腾腾眨眨眼。 “你偷偷跑出来的,还是你二哥带你出来的?” 九殿下不知是听不懂,还是怎么的不吭声,只冲着她笑,露出单边的小酒窝。唐荼荼寻思这孩子早慧,这样简单的对话他应该能听懂,大概是这话问得不该。 他只是隔会儿叫一声:“火火!”挺高兴看见她的样子。 这孩子说话少,难得蹦出几个字,身边几个小太监全喜眉笑眼看着,望着唐荼荼的目光里含有企盼。 唐荼荼便拿小儿话的调调哄他说话:“不是火火,是姐~姐~” 她把三岁稚童当牙牙学语的新生儿教,九殿下便字正腔圆地跟着念:“姐~姐~” 唐荼荼:“哎,对了!认得这个不?” 九殿下:“梨子。” “你爱吃梨不?我给你削个梨好不?” “好!” 晏少昰回府时,一大一小正玩得起劲,他才迈进院门,眼皮就欢快地蹦跶了几下。 唐荼荼拿了个绣球,逗猫似的扔到一丈之外,九弟哒哒哒跑过去,捡回来,两人叽里咕噜地笑,再扔,再捡。 “小祖宗,小祖宗不敢这么跑!摔着碰着可怎么是好哟?”身后的教养嬷嬷捧着一颗心,快要吓出病了。 唐荼荼劝她别着急:“小孩学走路都是摔过来的,你们天天牵着抱着,所以他才走不稳。这个年纪再走不好路,骨骼发育就要出问题了,你瞧,这不跑得挺好嘛。” 晏少昰挥退下人,把小九抱在腿上,占了他的座,挨着唐荼荼坐下了。 “前阵子,我托吏部给你爹物色了几个合适的缺儿,你瞧瞧。” 他让人去吏部抄了各地官员缺额,从南到北各地的缺额全列在上头,大有天下任你挑的意思。 唐荼荼一个一个看下去。 天津写在最前头,因为天津是直隶州,同样的官职会比别的上府高一品,缺额有正五品同知、正六品通判。 太原、邯郸两地各缺一名六品同知;甚至还有安徽亳州、睢州等地的正四品知州,也列在上边,这两地地界穷,官员一任三年,有功绩的留任,没有功绩就要贬谪了。 晏少昰目光随着她的视线落点走,唐荼荼在安徽那一页上稍作停留,晏少昰立刻说。 “安徽太远了,你爹双亲健在,都是古稀老人了,要是有点灾啊病的,为人子女却赶不回来,岂不是叫你爹抱憾?” “噢,有道理。”唐荼荼咬着食指关节,又绕回前几页离京城近的。 她听爹爹说过,京官太多了,升官全凭一年一年地熬资历,有门路的都会想办法外放,在外地做出了功绩,涨了资历,回京后仕途会平坦许多,将来好升官。 可外放的名额难求,爹年年盼着外放,往年连信儿都没听着呢,吏部的任免调度就全排好了,大表就贴在午门前公榜示众了。 晏少昰慢条斯理,把各地的优缺点掰开揉碎了讲给她听。 “我瞧天津最好,京畿之地,好立功,你别看同知和通判官品低微,职权却不小,这可是直隶省,杂务处理好了,回京以后越两品擢升的也大有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