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书屋 - 玄幻小说 - 烈酒家的小相公在线阅读 - 烈酒家的小相公 第154节

烈酒家的小相公 第154节

    “嗯。”昌盛帝颔首,“别看是个哥儿,气魄不输于男儿,能力也比朝中的一些酒囊饭袋强多了,你见他肯定喜欢他。”

    昌盛帝对陈烈酒的评价这么高,倒是让皇后意外了,等昌盛帝一走,立马叫去宫外传唤人了。

    这边昌盛帝回了朝堂,想到皇后都在向妃嫔和皇室家眷们募集钱粮了,这些大臣是不是也该奉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于是把沈温年找了过来:“润泽,你去找大臣们商议一下,募集钱粮的事。”

    “是。”其实昌盛帝不找沈温年,沈温年也正想跟昌盛帝说此事。

    虽然许怀谦说他能够想办法从商人手里募捐来钱粮,可他怎么算都只能算到许怀谦只募集得到够盛北灾区两个月的钱粮。

    再多的可能就比较吃力了。

    所以他想到了自家,他家好歹是世家,不说捐给几万、几十万两,但捐个几千两,几百石粮食还是有的。

    其他大臣多多少少也能捐一点,积少成多,各处加在一起,没准就够了。

    沈温年是世家公子,又是目前朝堂上除了许怀谦以外,唯一得昌盛帝看中的臣子。

    他去找朝中大臣说此事,虽然朝臣大臣们对募捐一事,颇为抵触,他们当官是来挣钱的,不是来倒贴银子的,可是发生了这样的大灾难,想也知道,不募捐不可能了,因此沈温年一找他们说募捐的事情,他们心里不舒服是不舒服,但还是硬着头皮给他报了一个募捐的数字。

    沈温年记录完朝堂诸公要募捐的钱粮,又退下去,找外面各部不能上朝的人募捐了一圈。

    拿着朝廷各部募捐的单子皱着眉回去了,这跟他想的一点也不一样,这也太少了!

    “就这么一点儿!”昌盛帝拿完单子后,不是对沈温年生气,而是对这些朝堂大臣们生气,“偌大的朝堂居然捐不出十万两银子来,朕这些年是没有给你们发俸禄吗?”

    整个京城的文官大大小小加在一起,也有好几千人吧,这么多人一个人捐十两银子也有好几万两了吧,加上一些入朝为官的世家子弟本身就不怎么缺钱,怎么说也能捐出个十几二十万两银子吧,结果沈温年统计上来的银钱就八万多两?

    这点钱忽悠谁呢?!

    “启禀陛下,”昌盛帝生气了不能没有人安慰,吏部和户部的官员都站了出来,向昌盛帝说道,“别的部门我们不敢说如何,我们两个部门这两年一直在被罚俸禄,确实是没有钱。”

    这是大实话,吏部就不说了,动不动就有官员被罢免,而户部的所有官员才罚了一年俸禄,他们除了还有俸米和职田的收入可以维持生活以外,真就一点钱都没有了。

    昌盛帝冷眼看着这两个部门的人,他当然知道这两个部门没俸禄了,可吏部和户部又不是清水衙门,要说他们没有收受底下的孝敬,谁相信?

    水至清则无鱼,这个道理昌盛帝一直都懂,所以只要不是那种贪的特别过分的,他一般都不想去管。

    现在在这种大灾大难面前,还有人跟他玩这种心眼子,真就不要怪他抄一两个贪官的家,去救盛北的灾了。

    昌盛帝的眼睛在朝堂下站着的朝臣中来回巡视,在想究竟挑那一头大肥羊找个什么借口宰了合适的时候,许怀谦回来了。

    “陛下,臣有事启奏。”许怀谦从前大殿的角门进入,他自伴驾昌盛帝以来,就没有从金銮殿的大门进入过,都是从角门皇帝进来的位置走过来的。

    无他,这样方便一点。

    “讲。”看到许怀谦,昌盛帝的心情好了些,他可没有忘记,许怀谦出宫的时候,可是跟他讲了,他是去向办法筹集钱粮的,他这是将钱粮给筹集到了?

    “这是臣夫郎召集京都众商会的商人为朝廷筹措到的钱粮,还请陛下过目。”

    有内侍将许怀谦手中的钱粮单子交给昌盛帝。

    昌盛帝和沈温年都意外了一下,都不由得暗暗垂了垂眉,如此之快,恐怕也没多少吧。

    然而,等昌盛帝从内侍手中接过许怀谦的单子,打开一看,看到那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大数额的钱粮单子时,不由得手抖了抖。

    “江南米行,十万两银子,五十万石粮食?!”

    昌盛帝看到这打头的一家,自己都不敢相信:“江南米行何时这般大方了?”

    江南米行,江南承宣布政使司最大的米行,也是全国最大的米行,没什么,就因为他们江南可以一年收两次稻谷,而别的地方不行。

    前几年华阴水患水的时候,朝廷不是没有接触过江南米行,当时昌盛帝就向他们要过募捐,可最后最后他们就捐了一千两银子,一万石粮食,如今许怀谦的夫郎一去竟然叫他捐了快上百倍了!

    “这怎么可能!”

    别说朝臣了,就连沈温年听昌盛帝念出这个数字的时候,都惊了惊,这一家商行就顶整个朝堂的募捐数额了。

    而且看那一张密密麻麻写满了字的纸张,那上面写的商行可能不止这一家,这加起来得有多少钱粮啊?!

    果不其然,紧接着昌盛帝又念了一个:“霁西油坊,八万两银子,三十万石粮食!”

    “嘶——”

    这开口就是以万作为单位的募捐数额,让朝堂众位大臣,全都深吸了一口气。

    要是只有钱还好说,可是他们不光捐钱还捐粮,还捐了这么多,这些商人都是被菩萨普渡了吗,一个个竟然变得这么大方。

    昌盛帝不管朝堂的震惊,目光一行行的往下扫,最后扫到总计哪里,他自己都轻吸了一口气:“总计,四百万两银子,八百万石粮食!”

    “竟有如此之多?!”

    轰的一下,朝堂像是炸开了锅一般,全都议论纷纷起来。

    他们略略有些怀疑的看向许怀谦:“许编撰,你才出宫不到一个时辰,恐怕连各大商行都没有跑完,竟然就将这次的赈灾银粮全部筹集好了!”

    四百万两银子,八百万石粮食怎么也够安置盛北的灾民了,甚至连灾后的重建工作也能够搭建起来了。

    他们不是不相信许怀谦的能力,而是不相信许怀谦竟然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能把此事办好。

    “这就是我家夫郎的能耐了!”面对朝堂诸公,许怀谦是一点都不吝啬夸奖自家老婆的,“这是我家夫郎昨夜连夜找京都众位商人筹集的!”

    “你家夫郎是菩萨转世吗?”众朝臣还是不相信,主要是这个数额实在是太超乎他们想象了,以前他们让这些商人募捐的时候,这些商人一个个都跟个铁公鸡似的,能捐个几千两都算是大方的,这次一下就捐了几万两银子,如何让他们相信这些钱财是商人们心甘情愿捐出来的,“只要一开口,就能让这些唯利是图的商人被点化,从而开始积德行善?”

    缙朝国力并不丰盛,一些大商人手里能有个十几二十万两的银子已经是极限了。

    能让他们心甘情愿的一口气把家底儿都掏出来的,什么都没有付出,怎么可能办到。

    “那当然不是了,”许怀谦见他们误会这是商人们什么都不要就募捐出来的,忙快口解释了一句,“这是我家夫郎帮我用热搜筹集到的。”

    “热搜?”

    “这热搜是为何物?”

    听到许怀谦嘴里吐出这个新鲜名词,一众朝臣都蒙了,这热搜是个什么东西,他们为何从来没有听说过。

    “不好意思,说错了,”听到他们的议论,许怀谦舌头打卷了一下,怎么一不小心又给说漏了,“是广告!是我家夫郎用广告向众承宣布政使司筹集的。”

    “翰林院还要出书吗?”

    “如果只是为了筹集灾款而去发书的行为,此事大不可为!”

    刚许怀谦和沈温年的对话只有几个人听到,现在许怀谦在朝堂上这么一说,其他朝臣纷纷议论起来。

    大家都觉得此举不太可行,尤其是翰林院的人,他们觉得这个书广已经打过一次了,要是再打的话,很有可能引起学子的抵触心理,特别是这种为了钱而去发行书的行为,就更加是不可取了。

    这会让朝廷的公信力和科举的水准大大下降,别以后人家提到科举书想到的都是朝廷为了钱弄出来的东西,这不仅对推行新科举很不利,还会让人打从心底里厌恶科举,从而更深一步的加大选拔人才的难度。

    “当然不是,”许怀谦摇头,“这次我要说的是一种全新的可以持续性的广告!”

    “什么叫可持续性?”沈温年早在许怀谦出宫之前就对他的新广告很感兴趣了,现在听他这么一讲,很快就从他的字眼中抓住了重点。

    “就是可以一直卖,还不让人抵触的广告。”许怀谦想了一下,上次翰林院的广告是彻底在商人面前打开了销路,他们完全可以抓住商人们想要打广告扩大知名度的心理,把这个广告位给利用起来,还能为天下百姓做不少事儿呢。

    “这怎么可能呢!”

    听他这么一讲,众人想了想,除了书好像也没有什么东西是可以一直可持续性下去的吧,但他既然不是发行书,那他要发行什么呢?

    “怎么不可能?”许怀谦向众位大臣说道,“大家还记得当初陛下向全国推行时政科举的乡试卷子么?”

    “难不成你是想把广告做成卷子的形式向全国发行?”听他这么一讲,众人脑洞大开,这书可以做字广、画广、试广,难道这广告还能做成题广?

    好像也不是不可以?

    钱掌柜在江南米行买了三石米,又在霁西油坊买了两升油,共花了三钱三两银,问油价几何?米价几何?

    许怀谦没有想到他只是提了一句卷子,这些人便脑洞大开的将广告做到了题上面,这当然也是可以的,只不过拿这些题跟前面的那些广告比起来,就不值得一提了。

    “大家提的这个题广行倒是行,但是这个题广只能打小广告,像江南米行这样十万两银子的大广告,仅仅只是几道题肯定是不够的,”许怀谦也没有否认众人的脑洞,起码他们现在能够顺着他的思路想到这个题上面,已经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了,值得夸奖,“我想说的是类似于全国卷子的——”

    昌盛帝的目光向他看过去。

    沈温年的目光向他看过去。

    众朝臣的目光向他看过去。

    在万众瞩目当中,许怀谦慢悠悠的吐出了两个字:“邸报!”

    第75章 携酒上青天19

    “邸报?”

    许怀谦的话一出口, 朝堂之上的人都愣了愣,这广告还能做到邸报上去?

    “为何不能?”看到他们的神情,许怀谦直接把他们的心思说了出来, “现在朝廷的邸报只在朝廷内部传抄, 若是能让天下人传抄, 像当初陛下给天下学子发的时政卷子那样,每个人都能够传阅呢?”

    缙朝是有邸报的, 只不过缙朝的邸报只定期传递皇帝的谕旨、诏书、朝堂奏议以及一些国家大事和一些政治情报之类的。

    由于缙朝现在才开国,人力物力财力都欠缺,邸报只传阅到各州府就结束了。底下县城的县令想要知道消息就必须去各州府打听。

    又因为路程远的原因, 导致邸报上的消息总是不能及时传达, 比起老实等邸报下来才能知道朝廷的消息, 还不如自己找人打听。

    因此各州府的邸报都很荒废。

    许怀谦也是在提出让朝廷发教习令的时候, 想起来的邸报。

    现在朝廷的征召都是通过皇帝下诏,由各州府张贴告示,差衙役到各乡各村敲锣宣示, 百姓这才知道一点朝中大事。

    若是朝廷久久没有下诏,时间一长,百姓们连这个国家今夕何年都不清楚。

    除了读书人, 平民百姓対国家的归属感并不高,且大部分的百姓都没有读过书, 人云亦云,别人说什么就信什么。

    尤其是世家、读书人说的话,他们最容易相信了。

    在这种大灾大难面前, 要提防的不仅仅是发国难财的黑心商人, 更要提防的是一些浑水摸鱼,想把这个国家水搅得更混的不安好心的人。

    比如, 许怀谦提议的发教习令,让天下医学教习奔赴盛北本意是为了让盛北的灾民、伤者能够得到救治。

    快马加鞭地诏书不可能跟百姓解释那么多,其中但凡有个不安好心的或者思想扭曲恶意曲解的,就会很容易有朝廷不顾大夫的死活,要拿各地的大夫的人命去盛北填之类的流言蜚语传出来。

    要是有,具有官方威信力又能够把朝廷颁布的这些政令,揉碎掰开地给百姓们说清楚,那么那些流言蜚语都将不攻而破。

    还能更好地把朝廷的消息告诉百姓,加深天下百姓対朝廷的印象和认同感,从而变得対朝廷有归属感。

    当然许怀谦的深谋远虑,朝廷诸公是想不到那么多的,他们这会儿听到许怀谦要全天下发行邸报,还以为他有多好的办法,原来就是个邸报,全都摇了摇头。

    “你的想法好是好,可是这写满了广告的邸报和当初陛下发行的时政试卷完全不一样吧。”

    “当初陛下发行时政卷子是因为天下学子都在为这时政科举而闹,陛下发行的时政卷子就是天下学子想要看的内容,戳中了他们的心理,才会每个人都去衙门领一份来观看。”

    “要仅仅只是一份写满了广告的邸报,有那好奇的第一次领了,第二次还会再去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