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书屋 - 都市小说 - 五代十国那些人在线阅读 - 第126章 范延光叛变(下)

第126章 范延光叛变(下)

    就在范延光还没有发达的时候,张生见到了范延光,就对范延光说道:“你的命格十分的显贵,将来那是要出将入相的。”

    范延光半信半疑,但是心里心里还是很高兴的,毕竟谁听见了好话都不会生气,只不过那时候范延光还是小人物一个,谁也不认识他,就连他自己也不相信自己将来能够出将入相,所以这句话也就听听算了,没有往心里去。

    等到后来范延光真的成了权臣之后,这才想起曾经张生对他说过的话,于是就把张生找来了,此后就把张生当成了自己的参谋,而张生的确是有几把刷子,范延光问他的一些问题,基本上他都能“预测”出来。

    这里的“预测”一定要加上引号,恐怕天底下真的相信能预测的人,估计没有吧,所谓的预测,未卜先知无非就是根据一些线索进行的比较有把握的推测,或者彻底就是蒙的。

    也不管张生到底是预测的还是蒙的,最终他说的很多东西最终都变成了现实,准确率还是很高的的,所以范延光对他十分信任。

    有一次,范延光做了一个梦,就去找张生解梦,范延光说:“我梦见一条大蛇,从我的肚脐钻进我的腹部,进去一半之后我把那条大蛇扯了出来,这是什么预兆,吉兆还是凶兆?”

    张生听完,略一沉思,不慌不忙的说道:“蛇就是龙,它的头钻进了你的腹部,这就是你即将成就帝业的预兆啊,恭喜大王。”随即跪地拜服。

    也就是张生的这一忽悠,让范延光觉得他可能真的是真命天子,毕竟他之前只能算是一个穷小伙,一文不名,但是现在却当上了枢密使,节度使,显贵之极。

    他现在的职位再向前一步那就是皇帝了,可以说范延光不甘心再当一个臣子,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再见时发生了石敬瑭造反之前,那时候他和李从珂的关系还是不错的,他没想过要造李从珂的反,但是石敬瑭那个造反之后,他的心思就活泛了,在加上张生的忽悠,范延光突然觉得,现在不就是一个好时机吗?这难道不是上天正在为他创造条件吗?

    于是他心里就想推翻石敬瑭,自己当皇帝,当然他造反的理由不能说自己想当皇帝,而要说他和李从珂是好伙伴,李从珂当皇帝的三年没有什么罪过,石敬瑭推翻李从珂是不道德的。

    不过他当时并没有下定决心,这些东西只是在他的心里酝酿,后来石敬瑭称帝,他心里也是比较担心的,他怕石敬瑭秋后算账,这一点也诱使着他心中造反的念头愈来愈浓。

    虽然范延光还没有决定是不是要造反,但是准备工作那是一定要做的,于是就开始大规模的整备军队,修缮武器和马匹等,最让人怀疑的一点,就是他把他下属各州的刺史全部叫到了镇州,也不知道要搞什么东西。

    在这里我们还要提一个人,他是范延光的老乡,也是信臣,叫做孙锐,范延光十分的信任他,大小事务基本上全部交给了他一个人,可以说这个人在魏博的地盘上搞起了专权,只要是谁惹他不满意,立马就在范延光面前说坏话,也不知道他到底用了什么方法让范延光对他竟然是一如既往的信任。

    石敬瑭为了安慰范延光,于是就派使者封范延光为临清王,而范延光得到了这个任命之后,心里也是纠结了一下,他在纠结到底要不要造反了,造反成本很大,现在他已经是王爵了,又是强大的藩镇节度,在民间和朝廷里面都享有很高的声望和威望,而自己的年纪也大了,到底要不要造反呢?这是一个问题。

    也可能是这个问题纠结的了,范延光生病了,他生病之后,就不用在纠结了。因为已经有人迫不及待的帮他做出了决定。

    这个人就是我们上面说过的孙锐,他还找了一个帮手就是澶州刺史冯晖,这两个人一商量就把重病中的范延光控制起来了,有人唱白脸有人唱红脸,但是目的就是一个,那就是赶紧让范延光造反。

    范延光对于孙锐的逼迫,特别是算卦大忽悠的忽悠,基本上没啥抵抗力,结果就稀里糊涂的答应了孙锐的提议。

    范延光正式扯大旗开始造反,石敬瑭一听说范延光造反了,很担心,不过这时候他手底下还是有点人的,例如在晋安乡大寨中杀死了张敬达投降的杨光远,石敬瑭就让他带着大军进攻魏博,平定叛乱,另一方面还让他的妹夫杜重威发兵联合杨光远一起讨伐魏博,声势非常大。

    在这里我们还要再讲一个人,这个人是属于石敬瑭阵营,石敬瑭让他和杨光远一起讨伐范延光,但是没想到,这个家伙被范延光这边的人忽悠走了。张从宾也扯大旗响应在魏博的范延光。

    虽然我们主要讲的是范延光的叛变,但是不论是影响上面,还是在对石敬瑭造成的伤害上,张从宾造成的影响都比范延光要大。

    张从宾造反之后,就把石敬瑭的儿子,石重信杀死了,这一下他和石敬瑭之间算是不死不休了。

    杀死了石重信之后还没完,张从宾带着大军又杀到了洛阳(这个时候石敬瑭已经把搬到了汴京),逮住当时的洛阳留守,也是石敬瑭的儿子石重乂,又咔嚓了,可能张从宾觉得反正杀一个是杀,杀两个刚好能够凑到一双。

    在洛阳祸害了一阵,张从宾带着大军继续赶往汴州,逼迫重要关卡汜水关,随时准备进入汴京。

    这让石敬瑭非常害怕,立刻下令他的妹夫杜重威率领大军先把魏博那边放一放,赶紧回援汴京,进驻汜水关,随后又派禁军五千前往汜水关。

    不久张从宾开始进攻汜水关,只要是张从宾拿下了汜水关,汴京那就成了张从宾的囊中之物,石敬瑭的局面就危急了。

    石敬瑭也明白这个道理,于是他听到了消息之后,就开始准备逃亡了,穿上了军装,备好了战马,他不是要亲征,而是要赶紧跑回太原,现在也就太原能够给他一点安全感。

    这个时候桑维翰又跑出来了,他死死的劝住石敬瑭,为石敬瑭分析利弊,最终石敬瑭拗不过,只好再等两天,可是他却没放松戒备,还是随时还准备逃命。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滑州也发生了兵变,原因很简单,当时到处都在发兵围剿魏博,滑州就是前线,所以很多的军队都聚集到了滑州,但是这些军队之间互不隶属,在管理上就出现了问题,最终演变成了恶性事件。

    在混乱中,杨光远的部下劝杨光远赶紧称帝,和范延光联合,先赶走石敬瑭再说,但是杨光远果断的拒绝了这一提议,要是杨光远真的接着造反了,估计中原就又乱起来了。杨光远没同意造反,很明显他还是有点忧虑,这一点忧虑刘知远帮他说了出来。

    石敬瑭看到中原乱了,就想跑,石敬瑭问他的大将刘知远该咋办,刘知远很淡定的说道:“咱们内外只要不慌,你是有皇命在身,上天会眷顾你的,这些反叛根本成不了事,再说我们结好契丹,到了关键时刻。只要契丹大军一来,任何的叛乱和反抗都是土鸡瓦狗一般。”

    刘知远就把当时石敬瑭的优势说了出来,一个是内外基本上已经同意了口径,战斗力也基本上统一了,本身就拥有不俗的势力,此外他还有强援,契丹在关键的时候应该还是愿意帮助这个对他称臣称儿的石敬瑭的。

    石敬瑭听了刘知远的分析,这才放下心来,开始慢慢的等着各路消息,石敬瑭运气就是不错,这件事之后,就很多的好消息就来了,首先就是孙锐的大军被杨光远打败了。

    不过这个孙锐也算是自己找死,这是打仗,但是他还带着数十个歌姬,他出发的时候,前面搞的很排场,后面有人扇扇子,前面有人举个盖子为他遮阳。这搞得好像是春游一样,倒不像是在打仗。

    结果到了战场上,杨光远一看孙锐就笑了,他知道这个家伙没能力,所以脑袋一动,就想了一个点子。派一队人马引诱孙锐的大军追击,这一次也不设埋伏,直接就在孙锐大军追赶的半路上,趁着孙锐大军过河的时候,杨光远带着大军把孙锐的大军消灭掉了。

    孙锐急忙逃回了魏博。

    另一方面张从宾也被杜重威击败了,张从宾在逃跑的时候,跑的太快了,结果半路上掉水里淹死了。

    张从宾这边解决之后,汴州的危急解除,范延光又成了整个天下的焦点。

    杨光远带着大军围困魏州,范延光知道没搞头了,就把孙锐一家全部杀死,找石敬瑭投降,但是石敬瑭正在气头上,根本没同意,还是命令杨光远赶紧进攻魏州。

    不料这一打就是大半年,还是没攻下来,无奈之下石敬瑭只好赐给范延光丹书铁券,范延光最终接受了投降。

    此后范延光就住在了汴州或者洛阳,差不多一年左右。范延光想回河阳养老,石敬瑭也答应过不杀他,让他安度晚年,所以就准许了。但是在河阳他被杨光远父子逼迫,推到了河里淹死了,光明磊落大名鼎鼎的前半生,但是却有了一个可悲还有点可笑的结局。(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