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书屋 - 历史小说 - 都重生了谁谈恋爱啊在线阅读 - 都重生了谁谈恋爱啊 第582节

都重生了谁谈恋爱啊 第582节

    腾迅想入侵电商领域,分一杯羹吃吃,而阿里想吃社交圈的流量,哺育淘宝,这两个巨头这些年一直在暗中较劲,谁也不服谁。

    但这一次在外卖赛场上,他们却出现了为数不多的默契,押注在了同一个平台上。

    尽管在投资过程中,谁都没提起拼团,但傻子也知道,他们这是打算联合围剿拼团,撕开生活领域的缺口,不但想吃掉外卖市场,还要把到店团购和社区团购的市场从拼团手中解放出来。

    阿里打算利用饿了不,增加支付宝的付款场景。

    而腾迅则希望饿了不能够反哺大众点评,盘活在团购领域的投资,抢掉拼团的团购市场份额。

    饿了不此时简直是光环加身,荣耀四方,让其他圈内投资人一看一个不吱声。

    但细细分析下来,阿里和腾讯的选择也是有道理的。

    从团购时代一直到外卖时代,没有人能在江勤手底下坚持一轮,但饿了不坚持住了,对于他们来说,饿了不就是希望。

    换句话说,比起饿了不创始人张煦豪的光环加身,真正耀眼夺目的那个,还是江勤。

    拼团的体量赶不上阿里,也赶不上腾迅,只能算是第二梯队的互联网企业,但在生活服务领域,两家巨头却对它无可奈何,只能选择联手才敢去一较高低。

    如果说张煦豪是两家大厂选择的勇士,那么江勤就仿佛是那个让众多勇士折戟的恶龙。

    而这次的融资新闻一出,关于张煦豪的采访就在网上铺天盖地的出现了。

    “张总,有人说您像极了曾在团购市场中杀出重围的江勤,连企业的发展路径都差不多,请问您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我的员工也经常这么说,但我不想成为第二个江勤,我要做第一个张煦豪。”

    “那么在外卖市场,您有信心赢过拼团吗?”

    “我们和拼团外卖的发展路径不同,饿了不走的是专业外卖路线,每三公里设定为一个业务圈,能让用户最快拿到餐品,和拼团那种以商圈为辐射中心的配送不是一个路子。”

    荷包鼓起的张煦豪腰杆都硬了,在面对记者的采访中侃侃而谈。

    而记者们在听到这个回答之后则面面相觑,心说这话放的够狠啊。

    饿了不走的是专业外卖路线,能让用户最快拿到餐品,潜台词就是人家拼团外卖不专业,餐品送的慢呗。

    好好好,火药味四起了,看来外卖市场要再热闹一回了。

    果然,在五一小长假结束之后,手握五亿资金的饿了不迅速下场,不断开始扩张。

    但是,他选择的扩张路径却出乎了很多人的预料。

    上一次烧钱大战,拼团下沉大学生市场,两者已经正面交锋过一次了。

    按道理来说,财大气粗的饿了不应该反攻回去,抢回丢掉的大学市场份额,可张煦豪没有这么做,反而在全国市场掉头,将侧重点放在了百度外卖的白领市场。

    第一拨资金投入进去,百度外卖受到了强烈冲击,郭明人都傻了。

    妈的,你对拼团外卖放狠话,我还以为你要掐他,结果转头过来给我一巴掌,这他妈是什么道理。

    但张煦豪的商业思维其实是对的,老大和老二要巅峰对决,就得先把老三揍了,免得他在背后悄咪咪地捅刀子。

    “郭总,饿了不上线了白领专场的活动,一元秒杀。”

    “真他妈的有钱啊草,不急,我去请示领导。”

    郭明沉着气,转头就去了总公司。

    百度有自己的地图应用,前期还签约了一大批高质量的专送骑手,按道理来说是不会对饿了不发憷的。

    但有腾讯和阿里站场,局势就不太一样了。

    郭明很想打回去,但公司高层此刻却犹豫了。

    百度外卖现在的市场份额本身就不如饿了不和拼团,现在饿了不忽然加注,要不要继续跟。

    从好的方面去想,如果百度外卖能拿下整个市场,对于百度来说能有多大的好处?

    他们不像拼团一样,拥有自己的供应链,就算拿下市场,短时间内也不可能盈利。

    同时,他们也还没开始做自己的支付应用,更没有电商平台,外卖本身如果无法盈利,那么这个流量要通过什么变现?

    百度的李总在思考许久之后,决定不跟。

    上面态度暧昧,不情不愿,作为百度外卖负责人的郭明就算反击的想法再强烈,也是没有办法。

    这是百度的老毛病了,什么新东西出来都要插一脚,前期投入很猛,但做到一半又不敢跟下去,总是在畏首畏尾。

    “李总和两位马总不是同一类人,他不是激进派,没有一鼓作气的狠劲儿啊,百度外卖不跟也是常态。”

    “那,你觉得江勤是什么派?”

    “他是抽象派。”

    “?”

    “江勤这个人,能低调,也能发狠,外卖市场刚兴起的时候,他很能沉得住气,似乎对这个东西完全不感兴趣,但一决定下场就迅猛无比,眨眼就分走了半壁江山,真的很抽象。”

    “那确实,高调派如阿里的马总,隐忍派如腾讯的马总,都是代表人物,但拼团的江总是真他妈的自成一派。”

    团购市场的火热引起了诸多的议论,各家不同的风格也被人津津乐道。

    江勤作为近些年最耀眼的商业新兴,被诸多自媒体反复拿来作对比。

    而此时的饿了不长驱直入,不断地侵吞着百度的用户,市占率在短短不到半月的时间就超过拼团外卖。

    杨学宇刚买的桶,忽然之间有些无处安放。

    想当年搞团购大战,拉手、大众、糯米,谁能在拼团手底下讨到便宜,结果饿了不做到了!

    这也许是时局导致的,毕竟当年的团购大战,阿里和腾讯之间的互斗也相互消耗了一波,如今全都押注饿了不,齐心协力,能达成这种结果也算正常。

    可是,真的压了拼团一头,这谁不激动!

    团购大战的结局,其实让很多迷信大资本的人都动摇了想法,觉得如果资本的力量也无法决定一切。

    但现在看来,资本的力量还是可以起决定性作用的。

    而张煦豪也趁热打铁,立马开会制定计划,一切向kpi看齐,不讲方式方法,签最多的商户,圈最多的骑手。

    他们的运营策略是每三公里一个经营圈,以此来缩短配送时间,就需要更多的商户加入进来。

    于是,在高强度的kpi要求之下,一大批不做线下,找个民居就敢炒菜的无照门店通过了饿了不的资质审核,挂一个精美的logo就开始营业。

    饿了不的在线商户暴涨,选择性变得更多了,用户也逐渐增多。

    与此同时,在沪上的佘山庄园,段文钊和段颖也看了饿了不的新闻,隐隐有种内心愉悦的感觉。

    是,他们饭点没了,但是拼团好像也嚣张不起来了啊。

    更让他们惊喜的是,阿里的投资让整个饿了不的估值不断飙升,他们换来的那点股权,最后也许不但不亏,甚至还能有赚。

    而江勤这段时间,正在忙着论文的事情,听到叶子卿的汇报后忍不住叹了口气。

    “妈的,消停不了一点。”

    “刚干掉一个,又来一个,谁还记得我他妈只是个大学生啊!”

    第622章 又见外卖超人

    财大气粗的饿了不动作很快,街上的蓝色骑手也在迅速地增多,而红色则开始缓缓减少。

    而拼团外卖并没有太多的动作,仍旧在现有的市场范围内稳步发展。

    这样的反应对于饿了不是个好事,最起码市场扩张没有受到阻力,但对张煦豪来说,面子上却有点挂不住。

    当初拼团外卖忽然下沉大学生市场,整个饿了不都如临大敌,把账面上仅剩的钱全都撒了出去,所有大学城的营业站都紧张万分。

    可事态反过来之后,拼团却没有那么多的应激反应。

    这种感觉就好像,他跺跺脚我慌的要死,我跺跺脚他却不屑一顾。

    “沪上签约一千八百五十三家,超额完成任务。”

    “京都签约两千四百六十七家,超额完成任务。”

    “深城那边的,这一周没完成签约任务,自愿接受惩罚……”

    “粤城签约两千八百二十六家……”

    公司高层掌控大方向,各部门紧追kpi,饿了不如同一家轰隆隆的马车,飞驰向前。

    原本趋近平衡的天平好像开始倾斜,用户与骑手渐渐倒向蓝色的一方。

    消费者们吃的开心,而行业内的人看的热闹。

    拼团在生活服务领域一直都是说一不二的,如今真的被饿了不啃出了一个大缺口,还真的有种勇士斗恶龙的欢畅感。

    而在大城市的市场被饿了不开发到极致,连无照的人都在为他们砖加瓦的时候,张煦豪立马开始安排人手,下沉三四线城市,圈一百个新经营区。

    拼团外卖的业务受到了影响,单量逐渐减少。

    百度外卖,也就是原糯米外卖的总部,罗宾和罗平通过杨学宇的朋友圈,判断他的心情应该不错。

    “好家伙,还有心情在朋友圈作诗。”

    “这说明饿了不现在的确是如日中天,要不以老杨的性格,这时候肯定抱着桶担惊受怕,哪有这种闲情雅致。”

    “说不定,饿了不这次真的能成大事。”罗平给出了自己的分析。

    罗宾听完后点了点头:“这倒有可能,毕竟连腾迅和阿里都联手了,还有什么不可能的?”

    “可惜,百度太没骨气。”

    罗宾和罗平这兄弟俩,也属于和陈嘉欣一样的实干派。

    你问他们和拼团打对台怕吗?怕,因为之前做团购的时候被按在墙角里揍的感觉现在还如同阴影。

    但是看着四面八方战火不断,你却只能旁观无法参与,这样的感觉也着实难受。

    “不知道江勤在干什么?”

    “据说在写论文。”

    罗平愣了一下:“你怎么知道?”

    罗宾拿出手机给他看了一眼,屏幕上是江勤的朋友圈,里面全都是在晒自己写论文的照片,配文: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

    罗平看完之后忍不住感叹一声,原来他要大学毕业了啊,然后嘴角一抽,妈的,这个人还是应届毕业生,简直离了狗谱!

    五月中旬,临川的气温已经开始高上来了,阳光变得格外的灿烂,校园之中树叶浓密,大学生的穿着开始向着短袖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