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书屋 - 玄幻小说 - 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在线阅读 - 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第269节

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第269节

    这次北方之行,明远聘请了不少能够打深井的打井匠,在北方打井,能够暂时帮助百姓们解决吃水问题。

    但是他比较确定,这旱情一定会延续到明年春天。

    等到打井人打上十几丈二十丈都打不出水的时候,那就真的什么办法都没有了。

    想到这里,明远确认他已经做了一切他能做的,于是紧了紧身上的大氅,转身上船,渡过黄河,回到汴京。

    与北方各州县相比,汴京就是一个不知人间疾苦的天堂。

    各家酒楼、正店、脚店中一如既往地高朋满座;各家瓦子的勾栏跟前永远人头攒动。

    而汴京城靠近汴河的码头,正源源不断地将各地运往京城的漕粮一船一船地卸下来。除了漕运的纲粮之外,通往扬州的高速公路也很大程度上承担了调节供需的功能。

    明远心知:官员们永远会将保障汴京的富足与安全放在第一位。他们会全力以赴,不让天子脚下的这座都城出半点岔子。

    腊月时,沈括到了汴京城,正式接任三司使的职务。

    当然,因为沈括抵京的时候正巧遇上衙门锁印,因此明远在公事上与这位新“上司”没有什么交集。多是礼仪方面的迎来送往。

    到了上元节那晚,明远在长庆楼设宴招待沈括,并且邀了秦观、种师中等一干昔日相知的好友,以及王雱。

    沈括听说王相公的衙内也“拨冗”光临欢迎自己的酒宴,喜得满面红光,胡子都一直在抖。

    但王雱对旁人都淡淡的,只是坐在明远身旁,一个劲地与明远交头接耳。沈括有些自讨没趣。

    然而这一席的气氛却渐转热烈,因为明远邀了在长庆楼驻唱的歌姬董三娘来他们的閤子。董三娘弹起琵琶,手挥五弦,唱起苏轼在杭州的一首新作。

    明远细细听去,正是那首《行香子·过七里濑》,是苏轼在杭州通判任上巡视富阳时所做。

    “算当年,虚老严陵。君臣一梦,古今空名……”

    董三娘歌喉曼妙,而唱腔中的情深意切,比之三年之前,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1。”

    歌声袅袅,随着渐弱的琵琶弦声一道悠悠散去。

    一席人顿时全都听住了,连王雱都为这词曲的意境出神。好一会儿,这位大衙内才醒过神来,叹道:“苏公的新词,直是要将人带去见那远山连绵的两浙群山那!”

    说罢,王雱摇摇头,道:“只可惜近两年没法儿在京中与他共事,只有等着他的新词问世,这般传入京中了。”

    明远好奇,赶紧问苏轼的去向,才知道苏轼当了近三年的杭州通判,此后要升官,但是即将改知密州,出任密州知州了。

    明远顿时笑:“我道为什么苏眉公一下子做出了这么多关于两浙的新词,原来是快要转官赴以他任了,正舍不得南方呢。”

    明远的话引来一阵笑声,连王雱也说:是这个道理。

    “不过,想必他在密州任上,也一定会有更多佳作问世的吧!”

    明远心想:那是必须的。

    不过,苏轼的官职调动,他便不得不重新考虑对萧扬的安排——明远对萧扬可从来都不是一味放任。苏轼在杭州,就是应承了明远,要好好“照顾”他这位“表弟”的。

    此时天色早已全黑,汴京街道各处的灯火早已将这座北宋都城映得煌煌如昼。

    明远正要询问各人是否想要出外观灯,忽然见到王雱的长随在閤子外探头探脑的。估计是因为閤子内众人刚才出神,那长随不敢打扰。

    他连忙捅捅王雱。

    王雱“哦”了一声,走到閤子门口,片刻工夫便急匆匆地返身回来,找到明远:“远之,对不住,家中似是出事了……”

    明远见到王雱脸色都变了,知道事情应当不小,连忙着人将这一对主仆送出长庆楼,骑快马赶回相府去。

    对沈括等人,明远也只说相府有些急事,召王大衙内回去。

    沈括还曾笑说:也就只有王相公这样圣眷满满的人家,才会在上元夜这样的时候被这样急召回去。

    谁知第二天消息传出,汴京城震动。

    出事的是王安石。

    昨夜上元夜,王安石身为宰相,按照惯例入宫,向官家道贺。当时王安石骑马进入宣德门,在宣德门口遭到了卫士的呵斥,要王安石下马。

    王安石没有理会——毕竟他不是第一年当宰相了,怎可能不清楚上元节的礼仪?

    宰相,不止是他王安石,在王安石之前的那些著名宰相们:寇准、晏殊、韩琦、富弼,甚至文彦博……他们每年在上元夜进入宣德门的时候,都是骑马进入皇城的。

    但是那名卫士没有收手,而是上前向王安石的坐骑抽了一鞭。

    王安石是文官,不善御马,座下马匹猛地加速,他便再也控不住马缰,直接从马背上摔了下来。好在摔得不重,人没有出大事。

    此事看来是一桩荒唐的小事,宣德门的皇家卫士对于“礼仪”的认知与宰相不同,从而引发了一起“小”冲突。谁知这却在汴京城中引起了轰动。

    人人都在揣摩此事背后的意义。

    敏感的人嗅到了一点不一样的政治风向。

    ——王安石是否圣眷不再了?

    刚刚过去的熙宁六年,主持变法的新党闹出了不少乱子,虽然此后都被修修补补地拉回正轨,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每一次出乱子,都是一次对王安石政治资本的侵蚀。

    旧党一如既往地攻击新法,只说新法是“饮鸩止渴”,让账面上的岁入多出来,暗中却损伤国本。

    而这次在上元之夜,突然有一名不知从何而来的卫士,上前就在宰相的坐骑屁股上来了一鞭。

    按照王安石的脾气,自然是大怒上表,请官家彻查此事。

    按照赵顼对王安石的感情,自然也应是大怒下令彻查,至少要杖责那闹出乱子的卫士,斥责不曾将利益说清楚的内侍。

    然而事情却似乎向谁都没能想到的走向转去。

    正月十八各衙署重开之后,明远在他的金融司里听到八卦:有一名御史上书天子,宣德门处宿卫皇城的卫士,乃是拱扈至尊之人。宰相不在应该下马的地方下马,理应被卫士呵斥。

    此言一出,满朝大哗。

    须知这种事,在熙宁元年和熙宁二年时,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

    那时官家赵顼与王安石君臣相得,情若师生。

    而明远此刻正在他的金融司衙署里,与溜号跑出来听讲八卦的沈括面面相觑。

    跳出来指摘王安石的这名御史是谁?

    此人名叫蔡确,一度也曾是王安石麾下的得力干将,是为新法摇旗呐喊的急先锋。

    但如今王安石被昔日支持者背刺一刀,顿时刺破了整个朝局的宁静。

    沈括拈着胡子,喃喃地道:“风向变了,风向变了啊……”

    明远却没有沈括那么悲观,认为官家赵顼开始厌弃王安石,不再支持新法。

    他认为赵顼在这些年的激进变法取得一定成效之后,想要短暂地转向保守,以平息朝堂上的争斗攻讦,制衡各方势力。

    至于蔡确,应当也是个懂得察言观色的聪明人,依稀把握到了赵顼的心思,踩王安石一脚,以此博取天子的青眼。

    明远叹了一口气,心想:话虽如此,但王相公这看人的眼光,确实有点问题啊!

    第255章 亿万贯

    对上元节晚上发生的事, 王雱远比明远想象的要来得平静。

    “大人对此早有预料,任何结果都能接受。”

    但对面对明远,王雱看似云淡风轻地笑着。

    他们父子, 应当是对此早有觉悟——毕竟在新法推行的过程中得罪了太多的人,触动了太多利益。

    只是在明远这里,王雱坐的时间久了,脸上终于流露出一丝落寞, 些许悲凉。

    “远之, 你当初有一句话说得对,一切都在于天子……”

    早年间明远就提醒过王雱:新法的成败,不在于王安石父子有多大的决心, 肯付出多大的牺牲——它只在于天子的支持。

    此时此刻,王雱旧话重提, 神色间终于流露出一点点,被背刺了的感觉。

    这次辜负了王安石一腔孤勇的,不是谏臣, 而是天子。

    没有天子授意,此事万万不可能走到今天这地步。

    明远却笑着安慰:“想想你是为谁去做这些事的吧!”

    听到这句话,王雱终于恢复了一点点血色,精神一振。

    这次变法, 说到底, 都是为了天下,为了苍生, 而非为了坐在龙椅上的那个人。

    民为贵,社稷次之, 君为轻。

    “远之, ”王雱苦笑, “你是真的看得比我通透!”

    明远则很坦然:当初将他打动的,是几年前那个无比光辉灿烂的上元夜,与在此间大放异彩的华夏文明,不是什么高官显爵,功名利禄,更不是坐在龙椅上某人的好恶。

    天子的态度对他没有任何影响。

    因此明远安慰王雱:“放心,一定会有转机的。”

    王雱听得心里好生舒服,连忙点了点头:“愚兄就这样等着转机到来。”

    *

    隔日,朝堂上御史们开始弹劾王安石怙恩恃宠,进入宣德门时竟不肯下马。

    当初带头上书天子的御史蔡确反而后退了,任由汴京大名鼎鼎的“吵架王”唐坰在崇政殿上口水横飞。

    弹劾的内容也早已不再围绕上元夜的事了,而是成了唐坰一个人的表演,漫无边际的“碰瓷”。

    唐坰难得能拥有这样的舞台:上头的授意与同僚的谦让。他登时从怀中抽出早已准备好的弹章,对王安石道:“王安石上前听参!”

    这句话出口的时候,朝堂上所有人都是懵的。

    还从未有一名御史胆敢如此,当面无礼弹劾而且将吐沫星子喷宰相一脸。

    再听下去,众臣们发现,这唐坰弹劾的根本就不是王安石一个人。

    在唐坰口中,首恶乃是王安石,作威作福,与吕惠卿、曾孝宽等人表里为jian,令天下只知有王安石,而不知有天子。

    其次,文彦博、冯京等两府官员明知王安石可恶,却对此不闻不问,明哲保身,任由其坐大而不自知。

    尤其是副相王珪,面对王安石就如奴才侍奉主人。

    ……

    唐坰说得滔滔不绝,朝堂上每一位高官的名字都被他点到了。